烟雨客在司马光看来,“好读书属文,喜立名誉”的淮南王刘安,尽管身死为天下笑,但也留下了皇皇巨著《淮南子》,和一个鸡犬升天的典故。这个典故记载在东汉王充《论衡道虚》中:“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默记淮南王事[宋]宋庠室饵初尝谒帝晨,宫中鸡犬亦登真。可怜南面称孤贵,才作仙家守厕人。拉刘安的故事就记载在《神仙传》里,说刘安到了天上,还觉得自己是王,见天主还称寡人,说话声音也特别大,结果仙界领导很生气(仙伯主者),就要把刘安贬下凡间。好在他的八个导师很给力,帮他说情,这才得以继续留在天上,但是被罚去看天厕三年,后来成为一名散仙。这里面又讲了一个故事。说刘安是去看天厕了。《抱朴子》里有个叫须曼卿的修道者,他已经飞升成仙了,却因为在玉帝面前失了礼数被罚下界来,他提起自己就拿刘安开涮:“我这算什么呀,当年刘安礼数不周,现在还看厕所呢!”后来的诗人更是纷纷拿他开涮,宋郊说:“可怜南面称孤贵,才作仙家守厕人。”——好好的国王不当,来这里看守厕所,刘克庄也说:“早知守厕去,何须拔宅来。”——早知道是个看厕所的工作,你跳什么槽啊。王安石对他成仙这件事都起了疑心:“身与仙人守都厕,可能鸡犬得长生?”——你一个看厕所的,怎么能鸡犬升天呢?淮南王[明]刘基淮南王,好神仙。澄心炼气守自然,收拾真一归中圆。化为五色黄金丸,乘风驾景飞上天。飞上天,逍遥游。八鸾捧毂龙翼筜,虹霓缤纷夹彩斿,上窥九阳下六幽。回头大笑武皇帝,柏梁桂馆空清秋。当然更多的人,认为刘安飞升仙境了。刘安,不仅是西汉淮南王,还是中国豆腐创始人。沛郡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生于淮南国寿春县(今安徽淮南寿县)。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初封阜陵候,文帝十六年(前年)封淮南王。好书鼓琴,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即《淮南子》)21卷,《外书》甚众。又有《中篇》8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20余万言。著《离骚传》,献之武帝。后因谋反案发而自杀。山中诗[南北朝]庾信涧暗泉偏冷。岩深桂绝香。住中能不去。非独淮南王。喜欢山林修仙的人,古往今来不绝如缕。就连汉武帝也一直渴望修仙成正果,可惜的是,纵使长寿,也不能永生。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九望僊亭[宋]梅尧臣尝闻淮南王,鸡犬从此去。至今山头石,马迹尚有处。使君辞从官,终日绝尘虑。望望云汉间,想见宾天驭。淮南王留给世人更多的是方外的遐思,以及存在的无限可能性。在哲学上,刘安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先秦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认为天地万物是“道”产生的。政治上则主张“无为而治”,但对“无为”作了新的解释,并提倡变古。当时汉武帝喜好文学,对父辈刘安较为尊重。每次给予书信,常召司马相如等文士看过草稿才发出。刘安入朝献上新作,往往为汉武帝喜爱而秘藏。曾受命写《离骚传》,早上受诏,日食时就献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次宴见,谈说政治及方技赋颂,直到黄昏才罢休。司马迁如是评价: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土千里,列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效晋乐志拂舞歌淮南王二篇[宋]邓林东错侯,自言安,仙华玉寿浮云端。绣窗锦幔飘蜚仙,丹青美女侍七贤。侍七贤,奏笙歌。笙歌逸响哀怨多。苑中花木费绮罗。我欲逾城城有围,原作双黄鹤,栖瑶池。栖瑶池,辟尘垢,至尊屠肉,潘妃酤酒。石头江上龙驹走,三月松紧风吊杨柳。神仙的世界,倘恍迷离,却终究是虚幻的,但在人们的心中,宁愿其有,不愿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