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巨著,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的社会面貌,代表了中国古代史学的最辉煌成就。

第一,《史记》之前,史书的体例或是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是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司马迁首创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史书的创作影响深远,故《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自此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

第二,《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融古今各类知识、各家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贯通,这正印证了司马迁自述的编写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通史体裁为后世树立了榜样,至今仍影响着文学的研究与写作。

第三,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将帝王将相、游侠刺客一并载入史书,并按人物的真实地位安排入本纪或世家。他秉笔直书,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明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做法。正因为司马迁具有这种可贵的”实录精神“,才使得《史记》成为考究我国西汉以前历史最重要、最权威的典籍,具有极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第四,在我国古代,史学一直居于经学之下,处于经学附庸的地位。因此,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史书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司马迁修成《史记》后,后人纷纷效仿,史学专著作品越来越多。到了晋朝,时任中书监的荀勖整理西晋宫廷藏书时,将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由此,史学一门才获得独立发展的机会,并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

《史记》既是优秀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同时还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从文学角度看,它指次古今,出入风骚,继承《诗经》和《楚辞》的语言表达形式,同时又借鉴了战国散文那种酣畅淋漓的风格,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中各种文学传统的融汇形式。司马迁花费毕生的精力,将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卓越的见识和充沛的情感倾注于《史记》之中,使《史记》中的文字独具魅力。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例如,西汉的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天人感应学说,在这种背景和氛围中,司马迁又师从董仲舒,自然摆脱不了这种影响,因此,司马迁在《六国年表序》中论述秦统一天下的原因时,认为这是”天所助焉“,王朝的兴废更替由”天命“而定;在《高祖本纪》中以为”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说明其支持”历史循环论“;在专门记载占星术的《天官书》中,还经常将各种特殊自然天象与人事相联系。这些均说明司马迁在”究天人之际“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天命论和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