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早发定山,是沈约出任东阳太守,途

北京治皮肤病好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早发定山》沈约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燃。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茎。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这首《早发定山》,是沈约出任东阳太守,途经定山(在今浙江省杭县东南)时所作。

自魏晋以下,文人多有泉石之好,纵情丘壑几成名士的标识,所以沈约虽历仕宋、齐、梁三个朝代,却也要标榜自己素爱丘壑。此诗开头,即先表明这种爱好。既有此爱好,则登临奇山,便不免要游览一番,且以诗记叙所见。三至十句转入写景,是全诗的主干部分。

在这部分中,沈约以联为单位,分别描写了定山的峰岭、石壁、润水、山花。“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两句,写峰岭的挺拔高峻。其中“标”“置”二字,突出了峰岭的气势,也表现了作者视界的开阔,可谓不俗。以彩虹、白云来映衬山之高峻,亦属巧思。“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两句,状石壁之突兀陡峭。

“忽斜竖”在此可有二解,一是说作者游山途中骤然见此峭壁屹立于前,二是说石壁如刀削斧劈,与周围之山形不类。诗人顺着绝壁往上看,又发现其顶部却是浑圆之形,变险峻为柔和。“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两句写山润。漫漫形容水流平缓,溅溅形容水流湍急。出浦,出口。虽然都是写水,却描画出了不同水流的形态。

“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燃”两句写山花。山里盛开的野海棠花尚未凋落,而漫山的樱花更是竞相斗妍,红炽欲燃。此处以“燃”状樱花之盛,色彩之红艳,颇为生动形象。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写景名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恐怕正是受了沈约此句的启发。

面对山中如此美景,诗人的心理很矛盾:“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茎。”一方面,他为山中景色所吸引,属意于幽兰、杜薪之类象征高人隐士的香草。《楚辞·九歌·山鬼》云:“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当为沈约此句所出。另一方面,他又想到自己食君之禄,理应为君王效力。

“芳茎”仍用屈原赋典,《离骚》云:“茎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赛怒,”以茎指代楚怀王,后来遂以茎比喻君王。“眷言采三秀,绯徊望九仙”两句,含蓄地表明了诗人的选择,他愿意在山间徘徊留连,采集灵芝,等待仙人的出现。三秀,指灵芝,因其一年开花三次,故称三秀。《楚辞·九歌·山鬼》:“采三秀兮于山间。”九仙,众多仙人,九泛指其多。

沈约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两点值得一提。首先是写景,他不象一般的山水诗人那样以其游踪为线索来结构全篇,也不是选定一个固定的视点作上下远近的观察,而是从众多的景致中选出几幅有代表性的画面来予以安排。这样写景的好处是展示景物的不同侧面,缺憾则在于没有一种总体性的布局。不过,此种方法如运用得当,仍可以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

其次是全诗从头到尾,联联对偶、而且颇为工整。这在沈约,应该是一种有意识的艺术追求。对于后来律诗的成熟,此种追求确有积极意义,但就沈约此诗而言,则不免为形式所缚,较之谢胱的山水诗,文字精工或许过之,情则不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