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离骚全图》是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屈原、宋玉,绘图:萧云从、门应兆,校释:王承略《离骚全图》一书,图文兼美,以屈原作品为主,《离骚》是首当其冲,最精彩的,气势磅礴,洋洒千年。既而是《九歌》《九章》《天问》和离骚一起展现伟大诗人的光辉形象与艺术才能。宋玉的《九辩》《招魂》(此篇或说出自屈原),以及难以遽定作者的《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四篇,也都对评价屈原、研究楚辞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弥足珍贵。《离骚全图》将图文放在同一面,文字附于图的另一侧,颇合古人“左图右书”之意,用心之至。
读《离骚》,开篇且看一看屈原的“自画像”。
此处所说的“自画像”带上了引号,因为屈原在《离骚》开篇写了自己的生平,做了简略的人物画像,而并非真正在作画。
屈原在《离骚》中自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河南西峡或湖北秭归),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离骚》开篇屈原的自我介绍,这个自我介绍的模板极好,屈原以自己的贵族血统自豪,也为此身负使命感。
书中用了屈原的四张画像都出自名家。
高阳:上古五帝中颛顼的帝号。颛顼生于若水之野,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子虞幕是虞舜的五世祖。后来的夏国、楚国都是他的子孙。苗裔:是指后代子孙。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由此看,屈原所言不虚。
顺带地,屈原将自己的生辰八字都透露出来了,“惟庚寅吾以降,寅年、寅月、寅日,很难碰到一起。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ong之以修能。”此处定名,内外兼修,德行高洁之人也。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把江离、辟芷、秋兰等香草披挂上身,颇有行为艺术的风范,有COSPLAY之心。
作者简介:屈原:屈原(约公元前-前),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著《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诗经》到《楚辞》开辟了一个新格局。宋玉: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字子渊(约公元前年-约前年),战国时期鄢(今湖北襄阳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萧云从(—),字尺木,号无闷道人,别号于湖渔人、梅石道人、东海萧生、梅主人、江梅、谦翁等,明亡后号钟山老人。崇祯己卯乡试副榜,优处不仕,入清闭门读书赋诗作画,或遨游名山大川。善画山水格疏秀,兼工人物,与孙逸齐名。博极群书,工篆隶。尝画屈子《离骚经》与《太平山水图》,曲尽其妙。年七十八卒。乾隆癸巳,四库馆搜各省遗书,高宗见云从《九歌图》,异之,称其能。著有《易从》《韵通》《杜律细》等编,援据甚博。门人辑其遗诗为《梅花堂遗稿》。(节选自《芜湖县志》卷五十)门应兆字吉占,清正黄旗汉军人。工人物、花卉。由工部主事,派懋勤殿修书。充四库馆绘画分校官,补工部员外郎。升郎中。援宁国府知府。(胡敬《国家院画录》)王承略山东诸城人,年生。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与王绍增先生编纂《山东文献书目》《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订补海渊阁书目五种》,整理张元济《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与董治安先生编纂《两汉全书》《二十五史人物总传要籍集成》《唐代四大类书》《高亨著述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