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其能高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水平。高中语文的阅读基本上都是以议论文、散文、文言文为主,并且都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是根据高考语文考试的考察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而实施的阅读教学手段。通过设置一定的阅读主题,学生围绕阅读主题,对同类型的文章反复的进行阅读训练,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1根据教学要求,确定阅读主题教师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之前需要确定阅读教学的主题是什么。确定教学主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教师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可以邀请其他的语文任课教师一同商讨并确定阅读主题,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再结合其他学校的教学成果来完成阅读主题的确定。教师在进行阅读主题确认之前,需要明确教学要求并了解教材的内容,还需要教师大量搜集文章的具体资料,同时要结合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等,通过掌握教学要求来确定阅读教学的主题。例如,《离骚》这篇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翻译并背诵。所以,教师可以将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背诵作为这次语文阅读课堂的阅读主题。教师让学生先自行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翻译,让学生了解文章中每个字和词汇的意思,等带领学生翻译完课文,就要求学生进行背诵。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定阅读主题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会充满学习的斗志,一直将学习进行下去。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望,唤醒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进步,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随着教学要求的改变而进行转变,将现代化的教学思维带入到语文主题阅读的课堂之中。教师在确定阅读主题时,应将阅读主题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方面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查找教学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打造高效的语文主题阅读课堂。
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确定阅读主题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贯彻国家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为什么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占主体地位呢?这是要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学生在大学中的学习生活做铺垫,与大学的教育模式接轨。并且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进行深层次学习。教师可以在确定语文阅读主题的时候,将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作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反复的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学习自主性,可以将阅读的主题定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讲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完毕后,向教师叙述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自身有什么感想,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语文阅读理解水平。
4根据有效性原则,确定阅读主题
4.1经典性和现代性相结合经典性是指语文教师选择的阅读文章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代表性和能将文学价值淋漓尽致体现等这些特质的文学作品。经典的读物能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有益作用,培养学生精神品质,伴随学生的思想成长。现代性是指教师筛选的读物,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现代气息、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时代主题。教师在确定主题时,要将经典性和现代性相结合,方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教师为了在阅读课堂中实现经典性和现代性相结合的主题阅读目标,可以先讲解经典读物,再讲解现代读物。例如,教师可以先进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阅读讲解,等讲解完毕后,再进行《信条》的阅读讲解。经典读物与现代读物的交替阅读,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
4.2横向性与纵向性相结合横向性是指阅读的广度,在语文的主题阅读中,强调阅读的内容要丰富,不能局限在语文教材的内容,不拘于纯语文学科的文学作品,可以是其他学科的阅读材料,报刊杂志、课外时文、新闻材料等一切可以阅读的文章。丰富的阅读量是增加高中生文学知识储备的有效途径,还能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纵向性是指阅读的深度,在语文的主题阅读中,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得到深层次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语文阅读理解水平,减少在阅读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个数,提高语文成绩。语文阅读的横向性与纵向性相结合,形成阅读主题,让高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阅读理解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解完《祝福》后,为学生讲解其他的文学作品或最近的时事政治等,让学生在课堂中,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写到语文笔记本上,上交给教师。
5结语综上所述,明确了阅读的主题和教学要求,才能保障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笔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介绍了四个确定阅读主题的方法,但是,除了上述提出的方法,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