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旅之历史建筑游系列(四)
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根,是活着的城市历史,在有着两千多年文明的广州,有着很多汇集古今中西风格的历史建筑,或掩映在繁华闹市中,或隐藏于市井小巷里……这些老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兴衰荣辱,以及平常人家的喜怒哀乐。今天,小慕带大家走进高第街,去寻觅关于老房子的故事。
高第街
时光里偶遇民国老房子
位于越秀区的高第街,是一条老广州无人不识的百年文化老街,不到百米长的街道,却有如蛛网般的十几条小巷,而小巷深处隐藏着很多老房子,如许地巷的许氏名人故居(鲁迅夫人许广平,清末权臣许应骙、许应鑅、许祥光,民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等)。
宜安里29号民居
前几天,作者就此去高第街探访许地名人故居时,便在一条小巷里,偶遇一间老房子——宜安里29号民居——广州市登记历史建筑,让作者眼前一亮,欣喜之下,驻足观赏。原来这是一间充满岭南特色的趟拢屋,虽然很多地方都有,但这间屋子可不平常。
经作者网上查找,这间老房子就是广州老字号“三多轩”传人黄金海的故居。
宜安里29号民居
广州老字号“三多轩”百年传奇
提起“三多轩”,在广州老街坊中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上了年纪的广州老街坊,多数都还记得位于高第街以经营文房四宝著称的“三多轩”,还有店主黄金海。
老字号“三多轩”旧址
“三多轩”笺扇庄是由黄其佩(黄金海爷爷)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年)的一家老字号,以经营文房四宝而闻名国内外,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有“岭南第一轩”之美誉,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并称为中国三大文房名庄。
清道光五年(年),一位名叫黄其佩的染色纸工匠来到高第街,租下三多轩熟药店的后座,开了一家染色纸作坊。那时,这家三多轩熟药店所谓的“三多”,自然是福多、寿多、子多。
原北京路三多轩
几年后,熟药店老板告老还乡,把铺面转让给黄其佩,新店名继续沿用三多轩的名号,但改为以经营色纸、色笺、文房四宝为主了。店铺传到黄其佩的儿子黄润培手上,名气越做越大。此时的“三多”,已变成宋欧阳修所说的“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
今文德路三多轩(私人承包)
“三多轩”第三代传人黄金海,是一位出色的文化商人。他15岁辍学,开始帮父亲打理生意,把三多轩做得风生水起,名扬大江南北。彼时无论军政要人、殷商富户,抑或文人墨客、书画名家,如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宋庆龄、马师曾等均是三多轩的座上宾。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谭延闿特意为其题写“三多轩笺扇”,从南京寄来广州。
今黄家后人重开的老三多轩(照片可能有误)
“三多轩”这间老字号从创始人黄其佩传到黄金海已历三代,店址也三易其址,经营权也旁落。原址在今高第街56号,年迁往北京路号,年从北京路搬到文德路83号至今。
年,黄家第五代后人在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89号重开“老三多轩”,传承“百年老店”金字招牌。
黄金海故居
探秘民国壕宅黄金海故居
如今,黄金海故居——宜安里29号就静静地坐落在高第街南侧面的一条窄巷里。斯人已逝,唯见那古老的趟栊门与精致剔透的彩色玻璃窗,还在诉说着那些年的风华往事。
黄家壕宅于年落成,由黄金海亲自监督设计建造,是民国初期广州富人民居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装饰材料来自西方,而建筑文化则是中国的。
这座楼梯,漂亮!
与高第街的大多数老铺一样,三多轩采用“前店铺后作坊”的经营格局。三多轩是一座大进深的建筑,广州人俗称“竹筒屋”,铺面后分别有染纸和裱画工场,而黄宅与工场则成丁字型布局。
通天的天井,惊艳!
壕宅共有四层,每层净高有三四米,占地约90平方米。建筑最别出心裁之处,乃是大厅“通天”(即“光井”)顶面开了个正六角星形天窗,黄家人称之为“星棚”(即“六角星光棚”),四侧设有防水采光通风的长方形活动槛窗(广州人俗称“水窗”)。
正六角形天窗,神奇!
这种陈设在广州民居十分少见。大厅可单凭“通天”采光,晨辉洒落,格外宜人。黄家后房还另设一个天井,各层排水管和屋面雨水管集中这里通向下水道。“通天”与天井,使整个壕宅成了一个U型通风管。据女主人介绍,有时打开大门,邻居还以为开了空调,沁出丝丝凉气。
金粉木格花纹屏风,壕!
一楼的偏厅,原是黄金海的书房,也是儿女们年轻时办舞会的地方。书房的屏风上,还镶嵌着黄金海的亲笔画作,梅、竹、芭蕉,雅兴颇浓。摸着那螺旋的木梯扶手,可看到那八卦形天窗上筛下的阳光幽幽照在贴金檐花上,还真有些繁华的余韵!而屏风那黄金海的字画,更是难得的珍贵。
黄金海真迹字画,美!
而黄金海遗留下来的大多金石字画,已移至三楼客厅,这里曾是黄金海与朱光市长(老红军,解放后广州第一副市长,当时叶剑英兼市长,后转正,主政广州长达十年,官至省委常委、副省长,“文革”时含冤而逝)谈笑风生之处。客厅处于天井边上,可俯瞰前厅。在客厅的中央,悬挂一幅黄金海老人的画像,神采奕奕,风骨铮铮。
黄金海像
从表面看来,黄宅与西关建筑风格意趣相仿。它的每一部件陈设,仍在展露着当年三多轩的神韵:前门乃由脚门、趟栊与大门组成,是典型的“三件头”;门厅之间立有撒金屏风,古色古香,做工考究,皆是旧时风物;一楼地板所用的“粉砖”,宜于吸潮,富有岭南特色;而六角形彩色地砖和满洲窗的彩色玻璃,皆是一色的德国舶来品;满洲窗、彩色水磨石楼梯、柚木扶手、雕花屏风等,仿佛亦在各陈往事……
汉写专斋
民国金石名家邓尔雅,曾为黄金海题匾“汉写专(砖)斋”,意指黄老的才情,如同汉代写有文字的砖石,皆沧海遗珠。黄老亦以此为斋号。而今见其家宅,如见其人,余有德馨。
然而,黄金海的这间老房子,与三多轩的命运一样,饱经历史沧桑。十年“文革”,黄家被抄了三次,原有的家具多罹不测之祸:屏风的金粉尽数被造反派刮掉,酸枝紫檀木家具被人一扫而空,而那些抄不走的“劫后余灰”亦多遭伤毁。
在三多轩老铺的墙体上,原有“三多轩笺扇”字样,那是国民党元老、民国书法名家谭延闿的亲笔字迹。据传,当年三多轩做坏了谭延闿送给宋庆龄的手书,二十出头的黄金海亲自往国民政府向谭延闿认错。谭延闿惊异这位年轻人的胆识,欣然命笔,为三多轩题字。
谭延闿的字迹本属稀有,然就在一次外墙整饰中,不识货的施工队员竟说:“以后找人再给你们写回去吧!”遂手起刀落,一刮抹去。一代名家杰作,就此湮灭!
黄金海生平
黄金海(-),又名甓叟、甓斋,字一航,广府台山人,是广州传统文房四宝老字号“三多轩”第三代传人,岭南著名的书画家和古文物鉴赏家,擅长楷书,画宗宋、元,尤工花鸟,精鉴古、刻石。
黄金海画作
上世纪20年代初,与赵浩公、卢振寰、黄君壁等创立广东国画研究会,为该会执委;
23岁时绘的《雪景梅柳》入选广东国画展览,年传记已载入《广东现代画人传》;
年书法入选日本东京博物馆举办的中国书道展,辑入日本专刊《书品》;
年书法入选河南开封翰园碑林及云南省石林碑林;
年书法获由大日本书艺院主办的第53回国际文化交流展铜奖;
年书法作品参加北京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获金鼎奖;
75岁时以蝇头小楷书《离骚经》出版成书传世;
传略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END-
亲,创作不易,各位看官觉得写得好的话,劳请随手点个赞,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