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老一辈的人常说“字如其人”,勉励后辈勤加练字,以练字磨砺心性。
字如其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电子产品大量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丢下了写字的笔,用按键盘的方式抒发情怀。
笔虽然丢下了,但行文的思路却没有丢下,说话、写文章,一字一句的排列组合,反映的是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
此前热播的《见字如面》,在近日迎来了收官之作,本期节目以“热血吟”为主题,选取了六封充盈着时代热血的信件,忠臣义士、热血青年、殉职缉毒警察、民族企业之光……时代不同,激情与勇气却是相通的。
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述跃然纸上,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当事人的心情,犹若身临其境,让人的一腔热血瞬间点燃。
比如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后,华为海思总裁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信中写道“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世界竞争的残酷和无耻。
“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我们又惊喜地看到,一家未雨绸缪的企业,正在“极限而黑暗的时刻”崛起。
从“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我们更看到了一位企业家的丝毫不受不公平待遇影响的豁达胸襟。
又比如烈士杜永瘦,他是一位慷慨就义的英雄,年死于国民党之手,结束了年仅22岁的生命。
在临死前的与妻书中写道:“我现在已是一个很清闲的人,身上千斤的担子已经卸了。快乐呵!我的许多朋友,你应当告诉他们我是怎样的快乐”。
他甚至劝妻子:“你会觉得悲苦吗?人世上多的是寡妇孤儿,多的是时代的牺牲者。光荣的死,我含笑,更希望你也能含笑。文妹,欢欣鼓舞地来欢送我吧!”
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见了这位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壮烈的人生,如同无数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英雄一样,直到临死的一刻,他依旧看淡生死,从容就义。
我们都知道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虽然无法看到他的本人,但从他的文章可以深刻体会到他的爱国情怀,以及不被信任的愤懑。
“《离骚》者,犹离忧也。”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评道:“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有些人我们已经永远无法再见到,但能过他的文章,我们可以依旧可以见到活生生的“他”。
屈原像一个人的文章所反映的信息,或许描述的仅仅是一件事或一件物品,但描绘时所用字句,却反映了作者的人品、修养、思想境界以及当时的内心世界。
见字如见人面,品文如鉴本心。烈士杜永瘦同样是一位慷慨就义的英雄,年死于国民党之手,年仅22岁。他在临死前的与妻书中,发出的竟是由衷的轻松快乐:“我现在已是一个很清闲的人,身上千斤的担子已经卸了。快乐呵!我的许多朋友,你应当告诉他们我是怎样的快乐”。他甚至劝妻子同自己一样看淡生死:“你会觉得悲苦吗?人世上多的是寡妇孤儿,多的是时代的牺牲者。光荣的死,我含笑,更希望你也能含笑。文妹,欢欣鼓舞地来欢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