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首词,被誉为宋代的离骚,回肠婉

屈原的《离骚》,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这首诗中,诗人用美丽芬芳的花卉,来比喻自己的高洁,同时倾诉了自己遭到厄运,却绝不会向那些奸佞小人低头的决心。可以说,《离骚》开创了“香草美人”的隐喻方式。从此以后,许多文人开始用类似的笔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唐代杜甫的《佳人》也是采用了这种方式。作者用“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来隐喻自己遭受的坎坷命运;最终用“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来比喻自己的寂寞无奈,但又坚贞自持的深意。因为竹子,是岁寒三友之一,经冬而不凋。到了宋代,又有一首词,足以媲美《离骚》。这首词同样采用了“香草美人”的隐喻方式,来倾诉自己遭遇的坎坷,来表达自己的忠贞。这首词,就是鼎鼎大名的苏轼写下的《贺新郎·夏景》——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叫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译文:新生的燕子落在雕梁画栋的房屋上,四周静悄悄的。梧桐树的树荫已经转过了正午时分。傍晚清凉时节,一位美丽的女子沐浴而出。她的手里拿着一柄洁白的团扇。团扇与玉手浑然一体,都如同白玉凝酥。渐渐困乏的女子,斜靠着枕头缓缓入睡。此时却不知道有人在敲响门户?白白地惊扰了佳人的美梦。起身一看,却发现只是清风在吹打竹稍。鲜艳的石榴花就像是红色的头巾,等待桃儿杏儿等各种花都落尽了,它才会尽情绽放。此时,只有这美丽娇艳的石榴花,陪着佳人。细看这一枝娇艳的石榴花,花瓣重重叠叠,就像是佳人的芳心被束缚。只怕一阵西风吹来,吹的石榴树上只剩下绿叶。如果有一天终于等来了君子,花下对酒,不忍碰触。只有两行粉泪,伴着石榴花,簌簌落下。苏轼是一位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这首词,却写的幽意千重,婉转缠绵,其核心就是要写出这位绝代佳人的孤立无依,高洁寂寞,从而呈现出一种孤高自洁者的愤慨。苏轼的一生,历经坎坷,虽然一心忠君为民,却因为“不合时宜”,屡屡遭到贬黜。但这并没有能改变苏轼忠君为民的心,他就如同词中的美人在等待君子一样,执着地等待着君主对自己的召唤。他就像被流放的屈原一样,满腔悲愤,但对楚国,对楚王的忠心,却丝毫都没有改变。项安世的《项氏家说》第八卷中评价这首词说,“苏公‘乳燕飞华屋’之词,兴寄最深。有《离骚》之遗法,盖以兴君臣遇合之难。一篇之中,殆不止三致意焉。瑶台之梦,主恩之难常也;幽独之情,臣心之不变也;恐西风之惊绿,忧谗之深也;希冀君来而共泣,忠爱之至也……”不过,也有人认为,苏轼这首词,是为一位名叫秀兰的歌妓写的。这位名叫秀兰的歌妓,因为在一场聚会中去的晚了,府僚很生气,责骂秀兰。秀兰低着头一句话都不敢说。苏轼怜惜这个女子,写了这首词替秀兰开脱。不过对于这种说法,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评价说,“真可入笑林”——这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从词中的内容来看,也与这种说法完全不一样。确实是一位深闺女子,在独自伤感,同时又盼着君子的赶快到来。苏轼正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愤和感叹,和屈原的《离骚》立意非常相似。项安世的“有《离骚》之遗法”,才是对这首词最准确的评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