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一首离骚,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家国情怀的大文豪,而历史的定义远远超过了文人的范畴,就像今天端午一样。
离骚二字的本意遭遇苦闷与忧愁。
黄酒点点,甜粽袋袋,一叶龙舟,香囊履带。
踏青赏景,互道安康。
轻叹之余,有些家属在遥望远方,揣测那高墙之内的人,今天可能吃一个香粽,可曾思念家人,可否来一通电话,道一声珍重。
今天里面是休息的,可以放假,但是因为地域的差异,可能放假的时长并不相同…
至于粽子,也只能看看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
其实作为落笔的我,希望在节日的时候给家属们一份安慰,这也是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但要是过于渲染不实的美好,又背离了初衷,也容易招惹那些经历过的喷子。
只好将自己曾经经历过得端午复述一遍,仅仅个人经历,作为参考。
端午是休息的,早上不用那么的着急起床,时间也可以适当的延后…
起床以后习惯性的互道祝福,为什么说习惯性的,因为里面的人,在过节的时候需要精神上的安慰,那么在这高墙之内,能够直接慰藉的就是身边的这些同改们,所以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过年,大家都习惯性的问候祝福,这也形成了一种惯性。
早饭略有变化,稀粥咸菜,馒头鸡蛋…这是端午的鸡蛋,大家也会回念小时候一样,拿着手里的鸡蛋互碰一下,这也算是一种仪式,一种祝福,或者说一种欢乐。
吃过早饭,管教们会安排自己的包教打亲情电话,一般从节前的晚上到休假结束都会安排打电话,这是服刑人员比较期待的事,毕竟在这个日子里和家人打个电话是一件欣慰的事。
有很多家属私信我,问过节的时候会不会包粽子…这个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大家可以幻想一下,一个几千人的监狱,如果组织一次集体包粽子,需要多少的物力和人力…从物料的采买,统计发放一系列的问题要消耗多少…所以…
确实有一些包粽子的,但是那也不过是为了包粽子而包粽子,这句话您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不过午饭确实会改善伙食,比如多加一些肉食和蛋类…这就是过节了。
吃过午饭是可以午休睡觉的…下午起床自由活动…写写家信,排队打打电话…或者看看电视里的节日气氛。
晚饭一般就回归正常,改善的伙食也就是一顿而已,或许有地域差异,我说的只是我经历过的,所以不用抬杠。
晚饭后的活动基本相同,看电视,看书,写信,打电话等等
这就是里面的日子,反复的重复,节日对于里面的人来说,或许也是一种负担…精神上的愧疚和自责与懊悔,会在节日里无限的放大,大部分人都会幻想和家人一起过节的情景,幻想过后便是深深的凝望…凝望那无尽的思念和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