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记鲁迅经典

北京好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作为近代百年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我们很早就开始接触鲁迅先生的文章,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到后来的《故乡》《祝福》《社戏》《孔乙己》《纪念刘和珍君》《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等,尤其是他的杂文堪称一绝,还有中篇小说《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时至今日鲁迅先生的很多思想观点到现在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其中不乏有很多流传甚广的名言警句,比如《故乡》里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再比如《药》里面的那些看杀革命党里的群众”围观的群众,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好像被无形的手握住,向上提 ”“人血馒头”,还有《狂人日记》里的“字里行间里协定全是吃人两个字”“救救孩子”,《阿Q正传》里的”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等,到他的诗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皆被人们广为传诵。

阿Q正传

当然更不能不提鲁迅先生对史记的那句经典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全书共130篇,喊十二本纪,试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有五十二万多字,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了史学双壁。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西汉人,其父司马谈为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年轻时好游历,遍访名山大川,殷墟周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正如他在自序中写的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足迹遍及当时汉帝国的大江南北

太史公司马迁

后来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做了汉朝的太史令,后来又因为替李陵说话而被施以宫刑。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其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司马迁常在他的史记里提到“废书而叹”四个字,说的是他本来在读到某某的事迹时,暂时把手中的书放到一边,感触良多或可惜或同情,或兼而有之。当我读到《齐太公世家》里崔抒弑君,而齐国的太史在记录本国历史的时候据实写道“崔杼弑庄公”,崔杼杀之。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少弟复书,崔杼乃舍之。作为读者的我不得不为之动容,废书而叹,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中国古人的气节,也是司马迁能坚持写完《史记》的精神力量所在吧。

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之所以中华文明从来没有间断过,与古人注重修史的观念密不可分,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即使是帝王,也得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帝王的一言一行都是要记录在案而传之后世的。作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作者的司马迁,行文流畅,文笔优美又惜字如金,真正的做到了”增一字不容,减一字不能“,据统计《史记》共产生了265个成语,像“彬彬有礼”“破釜沉舟”“鸡鸣狗盗”“退避三舍”“国士无双”“围魏救赵”“毛遂自荐”“卧薪尝胆等,像鲁迅先生说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当之无愧的

至于司马迁,我想最后以鲁迅先生的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来评价是最贴切不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