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法理论家。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合称为“宋代四大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务。他的祖籍是山西,迁居湖北襄阳,后来定居江苏镇江。
他能诗文,精书法,擅绘画,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楷,行,草。山水画师法董源,别出新意,多以水墨点染,重意趣不求工细,世称“米氏云山”。
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在“北宋四大书法家”中,实为首屈一指。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宋代书法家讲究意趣和个性,在这方面米芾表现尤为突出。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笔画运行富有特色。
行楷《离骚经》,原墨迹为纸本册页。二十六开,每开两幅,每幅五行,每行字数不一。纵35.5厘米,横31.2公分。为米芾31岁时早期行楷代表书作,此帖端庄流利,字字精工,实属米芾书法精品。总长10米,共字,清乾隆帝称赞其“端庄流利”,这件国宝历经千年,由各代收藏家传承。
米芾行楷《离骚经》其笔法和结构大多属楷书范畴,但是运笔流畅及字形姿态也可认为是行书。
此帖真伪稍有争议,但认为真迹者居多。此作笔法精练,富于变化,字势飒爽,结体时出新意,顾盼生姿,优美奇异,气韵连贯,风神俱全。他对分布,结构,用笔,都有独到之处。他“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意而变,在变化的过程中达到和谐和统一。
米芾行楷《离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