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与制定时历的女神。羲和的原始形态来源于远古神话,在时代的更迭中她由最初的“日母”演变成“日御”,在后来的不断演化发展中,羲和又作为太阳神话、天文史官的代表人物,明确地承担了文化的功能载体,并集中表现在古诗词文化环境中的运用上。中国部分学者认为:羲和、常仪是通为一人,“羲和、常羲,亦同一人名,同一故事之变也”。因此,羲和也是一位日月女神。
传说她是帝俊的妻子,与帝俊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金乌),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羲和也是她儿子们的车夫——日御的。最早的大百科全书《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也就是说,羲和国中有个女子名叫羲和,她是帝俊之妻,生了十个太阳。“太阳之母”这是关于羲和的传说之一。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东汉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宋·洪兴祖补注:“虞世南引《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