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教你走出逆境

北京荨麻疹防治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30/9381502.html
步入仕途之后不久,王阳明就面临了生与死的选择。这个时候宦官刘瑾等“八虎”乱政,刘瑾自称“立皇帝”。就是皇上是坐着的,他是站着的。在宦官乱政的情势下,文官集团奋起反抗,而王阳明只因在与宦官集团的斗争中,发出了一声呐喊,即被权势熏天刘瑾廷杖之后,扔进了锦衣卫的诏狱。当京城家家户户都在吃着团圆饭,过着团圆年的时候,身陷囹圄的王阳明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他被打了四十廷杖,明代的廷杖是对读书人最大的侮辱,很多时候可以直接把人打死。又被下进了锦衣卫的诏狱。关于那时锦衣卫的诏狱,晚明民族英雄瞿式耜曾这样描述:“一属缇骑,即下镇抚。魂飞汤火,惨毒难言。苟得一送法司,便不啻天堂之乐矣。”王阳明在黑暗的狱中面临死亡的危险,几乎奄奄一息,可他最后却奇迹般的挺了过来。然后在锦衣卫恐怖的诏狱之中,研习《易经》,想起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遂给他无穷的力量,他曾在这时作《读易》诗说:“囚居亦何事?省愆惧安饱。瞑坐玩羲易,洗心见微奥。”越是在困顿困窘之中,才能窥见宇宙人生的大道理。牢狱之灾固然是人生穷途末路的表现,但有时候巨大的苦难、巨大的坎坷,其实反倒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所谓危机反而有机遇,当然要能在危难之中找到人生的机遇,则需要准备积淀一些大智慧。刘瑾拉拢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不成,假意把王阳明贬谪释放,然后又派锦衣卫追杀,他在钱塘江边,急中生智,写下两首绝命诗,然后以假投江自尽的方式,骗过了锦衣卫的杀手。王阳明躲在一艘商船之中,随波漂流。商船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大海上迷了路,遇到巨大的风浪,险些倾覆,那一个狂风怒啸海浪滔天的夜晚,其实对于王阳明来说,亦是一种生与死的选择。后来,王阳明遇到了曾经遇过的一个道人,一番畅怀明志的交流之后,劫后余生的王阳明,终于确立了自己永志不改的人生志向。于是他结合泛海的经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绝句。《泛海》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第一句“险夷原不滞胸中”。险夷,即崎岖与平坦,无论道路崎岖还是平坦,无论人生是平稳还是坎坷,都不要总是放在心上。第二句“何异浮云过太空”。人生的得失,安定还是凶险,与天上来去自由的浮云,有什么区别呢?困难也好,顺利也好,都是漫长人生一时的际遇。旅途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然也不可能总是坎坷崎岖。我们应该无时无刻地提醒自己,眼前的一切都是浮云,总有变幻、总有聚散,不必太执着于眼前的一切。第三句“夜静海涛三万里”。这首诗的前两句抒情论理,有比喻有议论,第三句则开始写景。但是这句的写景,更是对应了心中所念想。夜静是一种衬托,在静静的黑夜之中,有波澜壮阔的三万里海涛。没有风声的夜晚,海浪并不一定平静。唐代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有“潮打空城寂寞回”句。虽然没有惊涛巨浪,但是海涛击打礁石的声音,涌上潮头的声音,还是令人感受到大海的雄壮气息。第四句“月明飞锡下天风”。这首诗前两句,是含有哲理的阐述,后两句写自己面临坎坷时的风姿。在浩瀚的海洋上,在寂静的夜色中,却有一轮明月高高升起。月光里,圣人手持执锡杖御风而飞翔。这首诗的后两句: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读起来有太白之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別》中写道:“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不过,王阳明的这首诗,比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別》的境界与襟怀更加阔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洒脱的心胸和强烈的自信。否极泰来。王阳明躲过了这次追杀以后,跑到南京见过父亲王华。最后决定还是远赴贵州龙场上任,并且在此地对自己的心学思想有了新的领悟,史称“龙场悟道”,精髓即“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后来,宦官刘瑾被杨一清联合宦官张永设计除去。王阳明开始步步青云。又平定了多次叛乱,充分展现了其政治与军事上的才能,一时名满天下,成为后代膜拜的心学大师。人们甚至说:“欲成大事者,不可不读王阳明!”王阳明一生坎坷,但是被刘瑾派人追杀的这一次,是其最危险的时候。王阳明曾经说过:“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见。”历经生死不忘初心,终于在不久后参破“心学”的奥妙。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在评价王阳明心学时曾说过四个字“自尊无畏”,这四字从《泛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经典推荐点击题目即可跳转《金刚般若》:明心见性,消除烦恼王阳明:内心不极度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轻易靠近你!王阳明:一个人不能突破困境,就卡在这3个问题上。王阳明:真正成就你的事,往往会让你感到痛苦。王阳明:成大事者,牢记6字箴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