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记忆里应该都有一两篇不太好背诵的初高中文言文课文吧,比如《阿房宫赋》《离骚》《逍遥游》《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等等。
对这些课文,有时背会后不久就忘了,然后反复背诵,有时怎么背也背不下来,就一句一句地背,可这些句子总是支离破碎的就是连不起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下一句是什么?“绝云气,负青天”的前一句是“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还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想啊想,就过了一天又一天。
上了大学后要参加各种考试,大学毕业后还要面临着考编考公,很多时候可要背诵一整本书啊,怎么办?
有人说理解记忆是最好的,就是要先理解全篇、全段、每句写了什么,然后再背诵;有人认为关键词背书法很有效,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核心点进行记忆,学会给句段做切分,把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的关键词句画出来,就可以拿下主要内容;有人觉得复刻法记得最牢,就是把课本上的内容以及它们所在的位置都刻在大脑里,比如记得《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二排末尾两个字是“手指”;有人觉得默写背诵法不错,就是有点费时间……
有没有一种既省时又有效的背诵方法呢?
近日,有人在各种背诵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很奇怪的背诵方法。这种方法一出现,就得到了成千上万的不同行业网友的认可与支持,但它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名称,这里就暂且称之为“几何背诵大法”。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一位考事业编制的女生分享的她自己的背诵笔记。笔记上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汉字、数字和标点符号,其余的都是圆圈、横线、方块等几何图形。
这位女生说,她用“○”代表重点词语,用“—”表示长句子。
另一位考研的女孩子也在用这个方法,她用“○”表示并列成分,用“□”代替专业术语,用“—”代表一整句话。
还有人说,可用“□”代表名词,用“△”表示生僻字,等等。
整个记忆过程大概是这样:先在原文上用各种几何图形做标记,帮助理解原文;然后反复理解、熟读,熟读成诵;再半背半默,就是一边用图形迅速默写,一边对照原文检查;最后抛开原文,完全用图形默写。
这样记忆有什么好处呢?相比较全部默写,它不需要一笔一划地写出所有内容,这样更节省时间;用不同的图形代替不同类的词句,更容易记住关键信息,记住后也就更不容易遗忘;有利于构建内容的整体框架。总而言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背诵方法,但只是一种辅助背诵方法。
很多网友对这种方法表示赞同,也有人深受启发。一位老师说,她把这个方法教给学生后,平时需要半小时背会一篇课文的学生现在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全部背会,确实很神奇。
但也有人觉得这个方法不适合自己,说全用图形表示容易让人犯迷糊,还不如老老实实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不管怎样,方法总比困难多,每个人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学习妙招等等。当找到方法后,或许就不会觉得《离骚》难背,会感叹那些文言文真是妙哉妙哉了。
屏幕前的大家,你觉得什么背诵方法更有效呢?欢迎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