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用香草美人喻国君,21岁当左徒,少年

每年的端午节,屈原都会上一次热搜,他高洁的品行被司马迁誉为“与日月争光可也”,为后人称颂几千年之久。端午粽子要知道,屈原的文学成就可不止我们熟知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开创了极具浪漫主义的诗体“楚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文人之所以被称作骚客也是源于他所作的《离骚》。屈原文采飞扬,才华横溢而且绝不矫饰,在楚国可谓大放异彩,他的个人才华和高尚品格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苏轼、陶渊明、李白、杜甫都深受他的影响。可与日月争光的屈原少年得志的典型:21岁地位仅次于宰相,深受怀王信任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屈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腔愤懑而难以抒发,因此绝望投江。其实,这只是屈原后半生的潦倒落魄,在他早年时期,也有过一段如日中天的辉煌经历。屈原对楚国忠心耿耿,一片痴情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他与楚王同姓,算是皇室宗亲,所以他的爱国情怀中还带着一份对宗族的责任与担当。屈原其二,他在年轻时深受楚怀王的信任,21岁就当上了仅次于丞相的“左徒”,可以说是年少有为,身为朝廷重臣的他誓不辜负怀王对他的青睐,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屈原与楚怀王在外交策略上达成了一致的默契,两人都主张连纵六国对抗强秦,楚怀王赏识屈原过人的才干,把外交大事全权交给屈原负责:“入则与王图议国是,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足以看出屈原当时的地位之高。屈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答应结盟,联合对抗强秦,楚怀王为此在首都郢都举办了一场六国合纵的庆典,并且把这个盛大庆典交给了屈原操办。于是,一场极具楚国特色的歌舞剧《九歌》诞生了,《九歌》的惊艳亮相让中原诸侯为楚国华美艳丽的文化所深深震撼,而屈原也自此名声大噪。九歌以香草美人喻国君:楚国虐我千百遍,我待楚国如初恋屈原虽然少年成名,但这并没有使他飘飘然,忘乎所以,他仍然以一片赤诚之心竭力为祖国效劳。在纷乱的战国时期,有“朝秦暮楚”的说法,很多文人都奔走在这两个强国之间,哪国君主出价高就将自己的才华“待价而沽”出卖给哪个国家,很多人都没有一种“国家”的观念,在这样一个乱世,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就越加显得高贵。屈原像可惜好景不长,攻秦失利加上众小人的陷害,屈原被疏远流放,此后又起起落落,最终流亡汉北。纵使屈原对自己的祖国一片痴心,也没有人再听他的自白。怀王亲信小人,客死秦国后,屈原写下了他的名作《招魂》,并不怨念楚怀王疏远他的赤诚之心,而是表达了对他的强烈思念与痛苦之情。屈原惯用香草美人比兴在屈原的众多作品中,“香草美人”是不可忽视的意象,他用种类繁多的香草来装饰自己的辞藻,这些香草正代表着他的高洁志向,屈原对美的追求是执着地,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一定有这样一个群草芳香,没有一丝世俗污垢玷染的理想花园。屈原笔下的山鬼在《离骚》中,屈原写到:“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的美人就是代指君王,屈原“男女之情”比喻“君臣之谊”,这种抒情手法还是第一次出现,屈原开“香草美人”之先河,为楚辞增添了一份婉转浪漫的诗意,也为后世“男女君臣之喻”提供了灵感。屈原对待他的祖国就像爱情一样矢志不渝,即使遭到误解也不离不弃,他愿意始终待在祖国的身边呵护她,守护她,无奈只能身处异地时时刻刻思念她,牵挂她。狐死必首丘:郢都陷落,以身殉国秦国大将白起攻城,楚顷襄王并没有奋死抵抗,而是选择放弃郢都仓皇而逃,郢都的百姓颠沛流离,曾经繁华的都市变得荒凉一片。远方传来的消息句句刺痛着屈原的心,心爱的国都一步步走向毁灭,自己处于流放中无可奈何。如今汨罗江举行赛龙舟正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的清醒使悲剧结局早已注定,他无法与浑浊的世界同流合污,也无法忍受国都的没落,于是纵身一跃沉入江中,但愿清澈的江水能够洗净他衣襟上沾染的世俗浊气。这一跃,一代诗人湮灭了,这一跃,一个忠贞爱国,清正高洁,被后人称颂千年的形象涅槃重生了。飞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在哀悼郢都时写下这句话:鸟儿飞行千里最终也会返回故乡,狐狸即使死去,头也必定会朝着自己山丘的方向,想必屈原在一步步走向汨罗江时,一颗绝望的心也是始终朝着郢都的方向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