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语言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汉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它发源于广袤的中华大地,用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文化不朽篇章。从中,我们既能看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的苍生疾苦,也能看到“日月之性,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的伟大胸襟。汉语用它丰富的内涵滋养着民之魂,国之根。但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文言文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而白话文历史则是从近代才兴起的。在这段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就不得不谈及这位号称“汉语拼音之父”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周有光老年照片01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年),周有光出生在江苏常州。早年间,他的祖父在官府任职,曾有过一时的家境显赫。然而近代以来,战争频发,到了周有光这一代已然是没落了,只能依靠父亲教书维持生计。不过周有光家中从小就十分重视孩子教育,周有光的学习成绩不错,年便考入了常州高级中学。进入高中后,周有光发现学校里虽然提倡学国语、写白话文,但并没有人执行。老师和学生还是用方言交流,大小考试皆用文言文答题。不过在当时,却有一位思想超前的老师大量宣传白话文,这对青年周有光影响深远,开启了他新文化的启蒙思想。▲周有光旧照年,周有光凭借优秀的成绩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学。但当时他发现大学中只有英文打字机,没有中文打字机。这不禁引发了周有光的深思。在接触了拉丁文学后,周有光对其产生了兴趣,因此在大学里他还辅修了一门语言学。大学毕业后,周有光先后在多家银行任职,后赶赴日本留学。直到年抗战爆发,周有光这才不得不和妻子张允和一同返回国,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先后去了四川、重庆、伦敦、等多个地方,辗转几十个城市。年中国解放后,周有光返回上海,终于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周有光与张允和旧照02说起周有光和爱因斯坦的相遇还是在年。当时抗战胜利,上海经济逐渐恢复,周有光回到新华银行工作,没多久就被派到华尔街任职。在这里,他有幸拜访了现代物理学开创者爱因斯坦。后来周有光在书中提到那次拜访,称那次谈话是经一个朋友介绍才去的。在周有光的印象里,爱因斯坦给人的感觉十分亲和,丝毫没有大科学家的架子。虽然爱因斯坦在生活中不修边幅,但对待生活充满了热情。两人探讨到于时间和生命的问题时,警醒了周有光。爱因斯坦总结出人除了吃饭睡觉,工作的时间以外还有17年的时间可以去做事情。这番话让周有光想起了自己一直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的语言学。▲爱因斯坦旧照03回国后,周有光先是担任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然后不断利用课余时间撰写文字改革文章发给报刊。由于他在语言学上有着长年的研究经验,所以文章一经刊出便受到学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