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身穿长袍的屈原来到洞庭湖汨罗江畔,步履沉重,若有所思,腰间佩戴一把长剑的他仰天高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只见他纵身一跃,跳入江中,以死殉国。
相传,为了救屈原,老百姓们纷纷划龙舟赶往屈原跳江的地点,这才有了后来的“赛龙舟”;因为害怕屈原的尸身被江中的鱼虾啃咬,老百姓们做了很多的饭团投入江中,这便是“粽子”的雏形。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屈原的伟大,不仅仅是因为他以身殉国,还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一位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
如今汨罗江的河水依旧奔腾流淌,却早已不见屈子的身影,然而屈子的灵魂沉睡在那里,每一代中国人怀念屈子的步伐从未断绝。
01心怀天下
屈原出身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家族姓氏为芈,就是《芈月传》的那个芈,屈氏,名平,字原。
虽身份显赫,但屈原身上没有那种骄横跋扈的傲气,有的是踏实学习、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当时,时局动荡,正值七国争雄,世界一片混乱。
从小生在楚国,长在楚国的屈原,心中一直有一个理想,那就希望自己的国家楚国可以一统天下,于是他发奋图强,饱读诗书,想要有朝一日可以为国效力,一展抱负。
爱吃橘子的屈原,深受《诗经》的影响,写下了一首《橘颂》,并将它献给了楚怀王。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对一颗橘子的描写,不仅仅勾起了屈原的幼时回忆,见证了楚怀王和屈原之间的深厚情谊,更表达了他对故土深深的眷恋。
他将自己比作橘树,扎根故土,难以迁移,表达了他立志要辅佐楚怀王,做一个贤能之士的伟大理想。
这首《橘颂》让楚怀王对屈原颇为赏识,并任命他为三闾大夫,后又被任命为左徒。
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的屈原用《橘颂》表达了自己“美政”的愿望,然而历史并没有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02家国情怀
当时的天下,楚国虽大,但秦国最强。
楚国想要一统天下,必须要联合其它国家共同抗秦,才能让自己成就霸业。
苏秦游说列国,提出“合纵”抗秦的战略思想,楚国也参与其中,屈原是大力支持的,他认为自己实现理想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因为看到秦国在“商鞅变法”的促进下一跃成为第一强国,屈原更明白了,想要让楚国更加强大,必须也要进行变法。
他开始制订各种法令,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希望能人异士为国家效力,通过举贤任能,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
屈原更是鼓励平民百姓开垦土地,参军征战,这样的做法势必会崛起一批新贵族,而冲击旧贵族。
这样的变法也意味着贵族重臣的历史将被打破,仕途不再被他们垄断,贵族的利益就这样被撬动了,而这也是屈原悲惨命运的开始。
楚怀王因为听信了谗言,将屈原的左徒之职罢免,渐渐疏远屈原。
合纵抗秦原本就艰难重重,张仪又来游说楚怀王,用“秦国愿意归还六百里商於之地”为诱饵,劝楚怀王和齐国断交。
很显然,这是个骗局,六百里最后变成了六里地。
在屈原的不懈努力下,齐楚两国重修旧好,然而楚王缺乏明辨是非的智慧,一次次否定屈原的政策,最终将他流放至汉北。
一心装着家国情怀的屈原,伤心之余,写下了一句令人耳熟能详的诗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整个世道都是污秽浑浊的,只有我是清廉的,众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才会被放逐。
03殉国就义
在汉北流放的日子里,屈原看到了流离失所的百姓,看到了曾经的橘林满目疮痍,内心悲痛万分,却又做不了什么。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始终如一,却换来了楚怀王的不信任。
他期待着楚怀王能够理解自己,能够重新重用自己,就这么在汉北历经重重磨难,煎熬着,等待着。
历时五年的流放生涯,屈原终于被召回宫中,重新做回了三闾大夫。
屈原的一生都在为“美政”殚精竭虑,在楚怀王因不愿意割让土地而客死秦国后,他依然寄希望于新国君楚顷襄王。
可新国君是一个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贪图享乐的皇帝,且身边小人环伺,屈原再度被流放,而这一次他回不去了。
多次被流放的屈原一边困惑着,一边又坚定着自己的理想,还写下了让后世无数次引经据典的诗句: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按照心中所愿,去追寻心中的大道!
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是背道而驰。
公元前年,秦国名将白起攻打楚国都城,一时间山河破碎,尸横遍野,屈原没有“家”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追寻大道的路总是艰难而漫长的,屈原为了他的家国大义和美政理想,即使付出生命也无怨无悔。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彭咸是殷朝的贤大夫,因直谏其君不听,最后投水而死。屈原效仿先人,舍弃性命,他是一个民族的遗憾,虽死却永不坠落,依然在时间长河中闪耀出夺目的光芒。
04永恒的纪念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很少有人既承载着家仇国恨,又能用情感宣泄的诗作惊艳众人,屈原就是这样的人。
如今的荆楚大地,一片祥和,屈原已经无法再看到那郁郁葱葱,骄阳似火的橘林,品尝到甜美的柑橘,更无法得知后人的敬仰之情。
然而屈原那伟岸的身影,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都已经成为后人前行的目标,犹如磐石,从未动摇。
世人总说,乱世出英才,屈原注定是最耀眼的那颗恒星,他心怀远志,即便是被放逐也要保持做人的高洁,不愿意同流合污。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屈原,更为后世留下诸多名篇,《橘颂》、《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招魂》等,西汉文学家刘向将屈原和其弟子宋玉的作品编订成《楚辞》。
年,在屈原逝世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殷殷情深,钟灵毓秀,造物育人,流芳千古。
他出生于乱世之中,博学多才,也曾走上人生巅峰,却在悲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如同一抹喷薄欲出的朝阳,洋洋洒洒地照耀在世人的身上,并散发出明媚而闪耀的光辉。
流芳百世的屈原精神,代代相传,如同江流一般滋润万方。
郭沫若认为屈原与《楚辞》滋养了后世百代的民族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文溢于辞的文学高度,注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年,端午进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清单,屈原的遗憾和悲伤,终究以一种传奇的方式得以万古流芳。
纪念他,纪念他的骄傲和浪漫,纪念他始终如一的忠诚,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