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涯诗与童话

还记得记忆中读得第一本书是一本唐诗的小册子,当时大概只有五、六岁吧,无意中从家中的书橱里翻到了,于是就开始背起来。那本书里大概收录了不少唐诗,但今天仍然记得的只有四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兵车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李贺的《梦天》。最难背的是第一首,因为好像读了很多遍也背不下来,这时妈妈就说:“古代的诗都字句相对的,你看‘海内’与‘天涯’不就是吗?”当时也不很明白,后来不知怎么就会背了。于是,《兵车行》虽然很长,但一点点地背,居然就背了下来。今天已经很久没有看了,但大部分诗句还是能记得的。这也给我一个经验,就是背长诗只要分段进行,总能背下。后来大学时背了《古诗十九首》《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离骚》也背了大半。可惜此时记忆力已经衰退,几年不看,有许多又忘记了。背《白雪歌》时误把“狐裘不暖锦衾薄”背成了“狐裘不暖棉衾薄”,这个错误根深蒂固,直到教到这篇被学生纠正,很没面子,但有时一走神还会背错。《梦天》当时就不懂,后来大了一点,还是不懂,于是这首诗背得最差。真正明白过来了,时间已经匆匆一过二十年了。背了很多李贺的诗,但这首诗还是令我感叹。于是在编造学生的古诗词诵读时把这首诗放了进去,也算纪念。小时背诗,更多的是“瞎狗看星星”,不知所以然。真正喜欢诗歌还是在小学时,妈妈了本《唐宋词鉴赏辞典》,依稀记得母亲说这书是她大学的老师编撰多年而成的。那天,妈妈在灯下为我和弟弟讲解了柳永的《雨霖铃》。母亲说的内容现在大半已经记不真切了,但还记得她在讲解“执手相看哭眼,竟无语凝噎”时对两人动作神情的描述,在讲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时对诗句渲染情感手法的赞叹,还记得她的朗读,似乎依然在耳边回响。我似乎在当天就将这首词背了下来,从此便宜一发不可收了。先是背一篇篇古诗词,徜徉于春花秋月的浪漫,金戈铁马的风霜,忧国忧民的悲叹……;再读史诗,惊叹于波澜壮阔的豪情,起伏跌宕的命运,天人合一的沉思……;再读现代诗,品味那清纯唯美的情愫,振聋发聩的呐喊,……而家中的藏书也渐渐多了起来,一本本诗集渐渐进入我家的书房。有时,夜深人静,还会打开一本诗集,轻读慢吟,细细咀嚼。从此也爱上了朗诵,常常一个人自吟自唱,也算是一种休闲。那本小小的唐诗册子早已不知所踪,也许还躺在我家旧书橱的某个角落。那本《唐宋词鉴赏辞典》今天还在我新书橱最显眼的位置,我仍然不时摩挲。二三十年的光阴,似乎在这本书并未留下多少痕迹,但妈妈却早已与我们远隔阴阳。有时翻开书页,不知不觉中眼睛就会模糊。我们的生活不能离开幻想,缺少幻想的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没有想象,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怎会奇趣横生?开遍印度的金色花又怎会在泰戈尔的笔下意趣盎然?如果我们的生命中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百草园,没有过这样一朵金色花,我们又怎能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品味生命中的美?因此,直到今天,我一直都喜欢读童话。童话或描写幻想的生活,或在现实生活中加入幻想,在这里,你可以完成现实中难以企及的梦想,也可以抚平现实中的伤痛与苦难,将现实中的期待与梦想寄寓在童话人物的命运之中。记得最早得到的一套童话书是《安徒生童话集》的第一本《海的女儿》,从此就如饥似渴地读着。后来看到一本就买回家,几个月中一直为无法凑齐一套而懊恼。有一天,看到一家小书店中竟然陈列着全套《安徒生童话集》,那时兴奋的心情今天都无法忘记。拉着妈妈的手,抱着家里的书冲向这家小书店,一本本对照,最终买齐了这套书。还记得那天的风轻轻的,妈妈的手暖暖的。这套书今天还在我书柜里,我几乎每年都要读一遍。我会走进小意达的花的世界,从接骨树壶中寻找绽放的花朵,在绚烂的画册中寻找民族精神的源头。或者一起在小河上、原野上旅行,在未知的命运中寻求人生的真谛;或者走进幽深的皇宫、树林,以及死神的花园,欣赏生与爱的奇迹……。去重温那纯真如水晶的情感,去重访作者温馨的笔触展现出的世界,去重新细细品味那含泪的微笑,唯美的悲哀……今天,我仍然在内心中将丹麦看成是西方最美的国度,因为在我的记忆中,那里就是我最早看到的幻想世界。而后来,一本本童话书进入了我的书柜,一个个奇幻的想象展现在我的面前。我爱读王尔德的童话,虽然仅仅有寥寥几篇,但那唯美的笔触将每一段文字都精雕细刻成工艺品,让人不忍卒读。快乐王子的心脏与燕子一起在天国花园中歌唱,巨人死后白花覆盖的花园,衣着褴缕的国王被上帝装扮得无比美丽,都让我陶醉,但心中的悲凉仍久久不散。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编撰的《意大利童话》也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读物,不仅因为故事情节的动人,更是因为里面有一个包罗万象的西方世界,让窥见了西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后来,我又得到一本《西方民俗辞典》,发现其中的许多内容可以与之对应,真可以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购买一套《绿野仙踪》是因为当时看的同名动画激发的兴趣,但我觉得原著的魅力似乎在后几部大大降低,因为作者幻想的世界太过美好,以至于时间停滞,婴儿永不长大,我觉得这已经是一个死亡的世界。而那几本《世界民间故事丛书》则向我展现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沧桑,尽管后来也读到过许多童话的原文,发现了书中对许多故事的处理的确有些简单化,但它毕竟给我对那些曾经陌生的国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最爱读的是《小王子》,为那份纯净的情感,宛如深深的湖底,一览无余却有着深深的内涵。最早读到它是在安徽文艺出版社的一套《外国抒情小说宝库》中,那里就在幻想如果我见到小王子一定会与他一起流浪,一同感受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后来买了《小王子》的绘图本,我也会常常品读一句话很长时间,一点点将人生的经历和故事搅拌,再一点点回味那杂陈的五味。《小王子》不仅是一本童话,也是一段令人畅想的人生。后来我收藏了日本的安房直子和宫泽贤治的童话,因为我觉得这些童话中与《小王子》一样,都蕴含着现实中的纯真梦幻。无论是在星空中遨游的银河列车,还是画在墙壁却能将阳光与梦想带进屋子的窗户,日本的童话家们似乎非常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到幻想的乐趣。后来我也喜欢上了宫崎骏的电影,购买、下载了许多影片。最早与妻子谈恋爱时,我们就常常在一起看这些电影。如果能有一个孩子在我们身边,那该有多好?我也会对他说这些故事,对他说我曾经有过的梦与想象。对童话的阅读几乎与我的人生相伴,最初得到的那套《安徒生全集》至今仍被我珍藏。记得最早看到《纳尼亚传奇》时是在小学借同学的书,为了看它甚至有一次忘记了写作业。但后来二十年时间再也无缘看到,以至于忘记了名字。直到前几年电影放映,于是一套精美的《纳尼亚传奇》也上市了,我立刻买了一套,也算是对童年的这段经历的补偿。小时候特别爱讲故事,还曾在学校中得过奖。后来也喜欢给小朋友们说故事,不过小朋友们已经长大了,说故事的对象已没有了。一个人在苏北时,我喜欢一个人在深夜眺望,看看那片天空,看看那被城市的天空隐藏的星星,也许那一颗闪亮的星星就是妈妈看我的眼睛。我想天堂中,妈妈的身边一定也会堆满了童话,她会在书页中读到我的幻想。在那个时候,她能听见我心中呼唤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