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皆浊我独清屈原

笑傲人生是一份何等的情怀,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滔滔江水卷逝去亘古的萧条凄凉,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却又将你遗忘。屈子他明白自己并不擅长在谗言众多的时代苟活于世,便毅然辗转到心中那片桃花源,也许你该年年享受这袭人的粽香,也许你该等待际遇再看一看江上的风光。(《心中有片桃花源》节选)『人物简介』屈原(前-前),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屈原像『人物事略』◎少年时代屈原从小聪颖过人,开卷过目成诵,提笔作文为诗。在乐平里,当时能够搜集到的书,他几乎都读过。如晋《乘》、楚《木寿杌》、鲁《春秋》等正史,《论语》等儒家经典,以及广为流传的诸子学说等。屈原更喜欢山歌、渔歌和祭祀歌曲,每得到一首,便如获至宝,从中汲取营养。屈原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琴棋书画样样无师自通。山中的古树、河边的奇石、民间的传说,乃至花鸟虫鱼,无一不进入他的视野。屈原的母亲死得早,但他有个聪明贤淑的姐姐女须,比屈原大10岁左右。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女须知书达理,母亲的早逝使女须终身不嫁,守着矢志不再续弦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养成一种超越她年龄和身份的贤德。屈氏庄园古朴淡雅,门上挂着“丹阳世家”横匾,周围茂林修竹,橘林成阴,桂梅连枝。屈原喜欢奇花异草,女须令佣人种了几畦兰蕙,采回馨香的秋兰做个漂亮的花环佩在屈原身上。屈原喜欢荷花,女须令佣人开辟了一个荷塘,采下片片荷叶,做了一套“芙蓉丽裳”,穿在屈原身上,姊弟俩高兴得跳起来。姊弟俩在橘园里植下一株橘树苗,夏天给幼树浇水,冬天用稻草裹着树干保温。屈原《橘颂》便来于此。◎洞中苦读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都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诗人。▲位于湖北宜宾秭归县的屈原故里◎初任左徒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务。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已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和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怀王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草拟宪令为使楚国更加强大,必须走革新政治、富国强兵之路,屈原以魏文侯用李悝改革、楚悼王用吴起改革、韩昭候用申不害改革、泰孝公用商鞅改革的成功先例,说明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君王睿智卓荦的集中体现。怀王接受了屈原的改革主张,密授屈原起草一部革新楚国政治的根本大法,即《屈原列传》中所说的《宪令》。结果却因为靳尚、郑袖和子椒的破坏,怀王一气之下令宫卫将《宪令》烧掉,一个没有出台的改革方案,被一伙阴谋家和一个没有头脑的国王扼杀在摇篮里。◎三闾大夫鉴于屈原再度使齐的成功,怀王任命屈原为三闾大夫,掌管王族三姓(昭、屈、景)子弟的教育事务,尽管这是个远离国王、不干预政事的闲官,屈原却全身心地投入这项工作,为楚国培养后备人才。▲屈原画像◎卧辙死谏楚怀王三十年(前),秦国得悉楚、齐交好,挟连年战胜楚国的余威,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面出兵攻打楚国,连取楚国8城;一面由秦王亲自修书,约怀王去秦国的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与昭襄王会晤,重建秦、楚睦邻友好关系。屈原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来,看见秋风中飘动者的两面旗帜,如泣如诉地说:“大王!你一定要去武关吗?秦国是虎狼之国,他们说过的话从来都不算数,千万不要再上他们的当。”怀王责备屈原说:“寡人真不明白,你一直把秦国人当敌人,跟他们结下了什么生死冤仇?”屈原分辩说:“我跟他们没有任何个人恩怨。”怀王问昭雎,昭雎说:“臣以为当务之急不是武关会盟,而是加强西部边境的防务。”怀王又问陈轸,陈轸说:“臣还是那句老话,眼秦国人打交道不应该庆贺,而应该给楚国吊丧!”怀王喝令他们走开。屈原猛地冲到怀王车前,将“盟”字旗扳倒在地,使劲用脚猛踏。上前一步卧倒在怀王的车轮下,大声喊道:“大王!你一定要去武关的话,就从屈原身上碾过去吧!”怀王大怒,大骂到:“屈原疯子!狂徒!你这个书呆子、死脑筋,去教你的书吧!”子兰重新竖起“武关会盟”大旗,扶怀王上车。人喊马嘶,大车缓缓西行。郑袖、子兰、靳尚得意地笑了,昭雎、陈轸泪如雨下,而远处传来屈原的哭声。◎流放江南公元前年,秦将白起攻打韩国取得大胜利、斩首24万。楚国受到秦国的威胁,楚顷襄王企图再与秦国讲和。这对屈原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写诗抒发对楚国的眷恋之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这对子兰形成了威胁,于是子兰指使靳尚到顷襄王面前进谗,使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哀郢》分析,是从郢都(今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今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今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今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屈原画像◎泽畔行吟怀王不在了,屈原更是孤立无援。在子兰的胁迫下,顷襄王将屈原流放江南,屈原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流放生活。屈原离开郢都,心情十分伤感,这种心情在《哀郢》中表露无遗。屈原的流放路线,大抵从郢都东下,至夏浦(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一带)涉江至鄂渚(今武汉市武昌一带),南下绕洞庭,渡沉水,经枉渚(今湖南省常德市),奔辰阳(今湖南省辰溪县西南),走淑浦,东行渡资水、湘江到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北上抵汨罗。一路走走停停,头顶炎炎赤日,身被雨雪风霜,历尽千辛万苦,在汨罗江畔南阳里的玉笥山定居下来。屈原的诗歌创作集中在他的中、晚年,即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以后,大部分作品创作于汉北和江南。郭沫若将屈原作品的写作年代划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为《橘颂》《九歌》《招魂》大约是中青年时期的作品。《橘颂》《九歌》较早,《招魂》作于怀王客死于秦之后,大约是他40岁出头的作品;第二期为《悲回风》《惜诵》《抽思》《思美人》《天问》,大约作于50岁以后至62岁以前,他长期被放逐的十几年中;第三期为《哀郢》《涉江》《离骚》《惜往日》《怀沙》,全部作于62岁那年至临终前的那几个月,是诗人精神最后一次猛烈的燃烧。▲陈洪绶屈子行吟图◎怀石投江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在荒野草泽上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干瘦。一位渔翁看到他,就问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屈原说:“全社会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是干净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渔翁说:“一个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随着世俗风气而转移,全社会的人都污浊,你为什么不在其中随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为什么不在其中吃点残羹剩酒呢?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讨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呢?”屈原回答说:“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沾染呢?我宁愿跳人江水长流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于是,屈原就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自杀而死。◎端午节起源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泪罗江而死,楚国人纷纷哀悼他。到了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人叫区曲,大白天忽然看见一个士人,自称三闾大夫。他对区曲说:得知你正要来此祭奠一番,很好。但这些年大家所送来的东西,全被蛟龙偷去吃了。今天你如果有什么东西要送的话,可以塞些楝树叶,再用五彩线缠上。这两样东西是蛟龙最害怕的啊!”区曲照他说的这样去做了。今天,老百姓们在五月初五包粽子时,还要包上楝树叶、缠上五彩线,这便是汨罗江的遗风。另一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子投江图结语:汨罗江畔,望江水滔滔,是你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千古一词,屈原,你独踏桥头,内心苦闷之情压抑于心。“为何那昏君不可听我屈原一词,却听那奸臣千万语”?内心愁苦化成一股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苦苦所寻的真理在哪里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的一生中最大的幸运。这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同你一样遭遇不幸的生命,他们生命中那些闪光的东西却一直不为人知。或许,你正踏着滔滔江水,穿越千年尘世的风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远远地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