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总以为屈原的《离骚》就是《楚辞》。实际上,《离骚》只是《楚辞》中的一篇。
《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屈原、宋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刘向等诸人作品统编而成。其中,屈原是《楚辞》的灵魂人物,《离骚》则是楚辞的灵魂诗篇。
关于楚辞的研究著作非常多,现存最早的注本是东汉王逸作的《楚辞章句》。《楚辞章句》以世传刘向所编十六卷本《楚辞》为底本,益以已作《九思》与班固二序为十七卷,各为之注。
十七卷分别是:
一、离骚,可分十二章,屈原所作。
二、九歌,共有十一篇,经屈原加工改写。
三、天问,全篇共句,提出个问题,屈原所作。
四、九章,共九篇,屈原所作。
五、远游,屈原所作。
六、卜居,屈原所作。
七、渔父,屈原所作。
八、九辩,宋玉所作。
九、招魂,宋玉所作。
十、大招,屈原或景差所作。
十一、惜誓,贾谊所作。
十二、招隐士,淮南小山所作。
十三、七谏,东方朔所作。
十四、哀时命,严忌所作。
十五、九怀,王褒所作。
十六、九叹,刘向所作。
十七、九思,王逸所作。
《楚辞》和《诗经》是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楚辞源远流长、深厚博大,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楚辞凝聚了在痛苦和挣扎中对高洁情操与理想坚守不屈的屈原精神。这些楚辞作家们内心正直、身怀奇才而又不为世所用,或仕途不显,或人生坎坷。他们的作品体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精神、不断进修内美的高洁精神、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以及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