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
——《拟古》第三首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月下独酌》第二首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月下独酌》第四首
从这些诗看来,酒仿佛成为了李白的保护神,使他逐步减少了被神仙丹液所摧残和毒害。以蟹螯代替丹液,把糟丘看作神山,这在李白是一种飞跃。他在《古风》第三十首中的旧看法是恰恰相反的,那儿他在嘲笑时人“绿酒哂丹液”。现在他也站到“绿酒”一边,战胜着“丹液”了。因而他的好诗,多半是在醉后做的。且引他的《江上吟》一首为例,那是酒与诗的联合战线,打败了神仙丹液和功名富贵的凯歌。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伎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这是他从长流夜郎半途赦回,流连在江夏一带时所做的诗。在这里,他在嘲笑仙人,轻视海岳,浮云富贵,看重诗歌。什么“仙人”?你要等到黄鹤来才能高举,然而“黄鹤一去不复返”了!我能和“海客”一样毫无私心,便能时时与白鸥为伍。请看屈原的辞赋——《离骚》、《九歌》和《九章》吧!屈原虽然遭到谗毁,自沉于汨罗江,然而他的文章却一直和日月一样,留传到现在还有灿烂的光辉。楚怀王和楚襄王父子却怎样了?他们炫耀一时的宫殿楼台,以前峥嵘在山陵地带,今天不是渺然无存了吗?我兴致一来,下笔挥写能使你五岳动摇。——五岳不再是使他稽首再拜的神人之居了。诗歌做成了,我放声高吟,能使你海上的三神山俯首在我脚下!功名富贵是不能持久的,汉水总是滔滔不绝地向着东南流,谁也不能把这流向扭转!
他这时得到“千斛酒”的力量,好像得到了百万雄兵,顷刻之间,战胜了一切的神仙妖异、帝王将相。然而,只是暂时的。等他的酒一醒,他又成为一个极其庸俗的人,为“万古愁”“万古愤”“万古恨”所重重束缚着,丝毫也动颤不得。上举《书怀示息秀才》一诗也是“流夜郎半道放还”时的作品,他和“双玉童”又出现在丹灶旁边,他又在梦想着飞往海上的三神山了。
读李白的诗使人感觉着:当他醉了的时候,是他最清醒的时候;当他没有醉的时候,是他最胡涂的时候。因此,他自己也“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甚至夸张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
但是,酒太喝多了,对于他的健康,当然也不会没有影响。上元二年秋,李光弼东征,他抱了雄心去参军,半途因病折回。这病无疑是第二年冬季夺去了他的生命的“腐胁疾”的前驱症候;更无疑是使他彻底从迷信中觉醒过来的后劲契机。倾了家,当然不能再从事金鼎的冶炼;倾了健康,更无法再迷信神仙丹液的有效了。
这里有一首诗:《下途归石门旧居》,向来不大为专家们所注意,其实在了解李白的生活上是具有关键性的作品。这应该作于宝应元年即他去世之年的春天。他前往当涂的横望山去向旧友吴筠道士诀别,也是他和道教迷信的最后诀别。我要把这诗的全文,逐段解释如下。
第一段: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