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判词云散高唐出处高唐赋

史湘云的判词写她:"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水涸湘江"好理解,是说她后来如娥皇女英一样,洒泪湘江,眼泪哭干,却始终等不到夫君归来。

"云散高唐"怎么理解?"高唐"是什么意思?

高唐即高阳,唐、阳,古音通。高阳是上古帝颛顼的姓氏,楚人先祖,见《离骚》首句,屈原说他是:"帝高阳之苗裔兮"。

继屈原之后,楚国辞赋家宋玉写过一篇《高唐赋》,对高唐观作了最为精妙的描绘。据上所述,高唐观应该是楚国君祭祀先祖的庙宇。高唐观有过什么浪漫故事?又有些什么奇异的景观呢?

请看《高唐赋》原文:

第一部分: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3。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王曰:“朝云始出,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出也,?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所处。”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注释

1、昔者:从前。

2、楚襄王:楚顷襄王,楚国末代国君熊横,楚怀王之子。

3、云梦之台:即云梦台。云梦是地名,即云梦泽。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云梦”本指云地之“梦”,后来这个大湖向东向南转移,以后汉江以北、以南的“梦”便都称之为“云梦”。汉北云梦到春秋中叶以后逐渐淤塞,终至变成陆地,故从春秋以后便成了楚王的游猎区。台:高台,台馆。

4、崪(zu二声):高而险峻的山峰,此处形容云气如险峻的山峰。

5、须臾:片刻,一会儿。

6、先王:楚襄王之前的某位楚国君,或为楚怀王。

7、怠而昼寝:因疲倦而白天小睡。

8、巫山之女:巫山神女。此处巫山应为云梦泽一带的巫山,而非今长江三峡中的巫山。

9、客:作客。

10、愿荐枕席:神女欲自荐于枕席之上,以求与君王亲昵欢爱。

11、王因幸之:楚王与神女在梦中欢合。幸,指君王的临幸。

12、巫山之阳:巫山的南面。阳,《文选》李善注:“山南曰阳。”

13、高丘之阻:高山上险要处。高丘,神女所居之高山。《离骚》“哀高丘之无女”亦以“高丘”与“女”相联系。阻:险要地带。

14、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神女清晨变化为云霞,傍晚又化为流动的雨丝。行,流动,传布。

15、阳台之下:高唐观下面。

16、?:(duì):茂盛的样子。榯(shí):木竹直立的样子。晰:光亮,明亮。

17、姣姬:美女。袂(mèi):衣袖。鄣(zhāng)日:遮蔽日光。鄣,一作“障”。所思:所思念的人。

18、偈(jié):快速奔驰。《广雅·释诂一》:“偈,疾也。”驷马:套着四匹马的车子。古制,一车四马,故称。或简称“驷”。建:树立。羽旗:饰有鸟羽的旌旗。

19、湫(qiū):清凉。凄:寒冷。

20、风止雨霁(jì),云无所处:朝云飘散,如同凄凉的风雨骤然停止,无处寻觅。指神女行踪神秘,变化莫测。霁,雨止,天放晴。

21、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自称的谦词。方今:正今,如今。

22、显:显著,显赫。临望:登高远望。临,从高处向下看。广:广大。普:普遍,齐备,指山上万物齐备。祖:始。

23、上属(zhǔ)于天,下见于渊:高唐向上与天连接,向下与渊相临。属,连接。

24、称(chēng):述说。论:讲述。赋之:铺陈高唐的山川景物。赋,铺陈其事。唯唯:恭敬应诺之词。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4%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