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造成深彻的渗透和影响。
第一、反切拼音:受梵文拼音之启示,改“直音相注”。
佛教传入,由于印度梵文是拼言文字,所以在印度文化中,佛教中就有音韵学的成分。所以佛教传入以后,中国第一次出现拼音,当然不是今天上个世纪中叶发生的那个罗马字母拼音,而是反切拼音。什么是反切拼音?康熙字典对每个字注的读音,就是反切拼音。
中国过去学文化必须走私塾、拜老师,个人是无法自学的,因为没有字典,没有拼音,有了拼音,中国文化可以自学、可以普行。大家想,中国过去处处都是方言,中国人不同地区说的话都是不同的发音,找不见文字的统一发音。
远古时代,有尔雅,算当时的普通话、官话。以后各代随着朝代的更迭,官话不断改变。有了拼音,中国文字才逐步有了可以统一发音的依据,而且第一次有了可以自学的这么的工具和通道,因此佛教对中国文化在民间的推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第二,导致中国字义得到很大的拓展。
人类的文化都是在文字符号上承载的,人类社会的信息量是不断增大的,信息内涵也是不断迭代的。如果文字随着信息量不断扩大,那么文字量、词汇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如果字义、如果思想是不断升华的,不断迭代的,那么文字的内涵也就一定不断的被充实、被变更。所以佛教传入中国,使得中国古代文字第一次有异样文化的字意拓展,这使得中国文字符号本身的意境得到提升。
比如,缘这个字,最初原意仅指衣服的边缘,而佛教传入,缘这个字竟然成为一个哲学理念,所以就有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意解。比如缘起、缘生、有缘、随缘、结缘、惜缘等。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出现大量的语汇,使得中国语言文字大大被丰富。
第三,使词汇丰富。
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才开始有大量的复合词的出现。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词汇,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佛教用语,比如作业、功课,这都是典型的佛教用语。比如真实、世界、自由、平等、方便、解脱、慈悲、忏悔、心地、境界,这些词汇居然全都是佛教词汇。
民国时候著名学者梁启超,仅根据一部佛教辞典统计,就发现佛教给中国贡献三万五千个新词汇,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佛教传入,中国人今天说话都很困难。可见,佛教的传入给中国语言的丰富化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第四,对中国文学艺术造成深刻影响。
艺术的发展,它本身绝不能太求实、太写实。比如报告文学基本上成不了文学高端,真正的文学一定是虚构的。而它的虚构既要落实于现实,又要高拔于现实,这叫叫浪漫主义文学。那么这种超拨于现实的思境,佛教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影响。大家知道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要讲空灵、讲意境。
《红楼梦》如果没有这种空灵感,没有这种意境的高度,文学绝不可能走在高端,所以佛教思想的引入对中国整个文学艺术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中国的国画到唐代以后,也就是汉末历经魏晋南北朝,佛教在唐代大兴。与此同时,中国的写意画,也就是文人画的画,才开始大规模的发生,才进入成熟阶段。
再比如中国的诗词,尽管在先秦时代有屈原的《离骚》,在汉代有《汉赋》,水准也相当之高,但是中国诗歌的最高峰在唐诗宋词,其中都受到佛教意境高拔的影响。
再比如佛教的石雕艺术,中国的石雕艺术完全是佛教引入的结果,中国在佛教传入以前几于没有石雕,有泥俑,有陶俑、泥俑做得很粗糙,陶儒做得相当不错,比如兵马俑,但是并不普及,而石雕在中国古代佛教传入以前非常粗朴。
佛教传入,才把石雕从浮雕到全雕带入中国。今天到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那种高度逼真的石雕像,都是佛教带入中国的。
第五,其他影响。
佛教不仅对中国文化处处渗透,甚至改造了中国的经学,这就叫宋明理学。朱熹改造过的儒家学说为什么叫理学?是因为佛教的因明逻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解读经学的方式。所谓理学,它的核心叫理一分殊,什么叫理一分殊?就是思维简易原则,儒家学说,比如《论语》,它是散点式讨论,没有纲领。佛教的因明逻辑带入逻辑整顿经学的通道。所谓理一,就是用一个最基本的原理,作为思维简易的纲。所谓分殊,就是这个最基本的表述能够普解下面各目,从而纲举目张,这种用逻辑因明整顿散点式儒学讨论的方式叫理学。
可见中国的经学、国教、儒家学说,都被佛教所整顿和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理解不了佛教,也就理解不了中国文化本身的大观和深入细致之处。
佛教到中国也不全是正面影响,它也给中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佛教的消极出世,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消极倾向和压仰倾向造成非常大的加固。西方宗教,比如基督教,它是偏于积极的,而佛教和中国文化总体上是偏于消极的,那么佛教极为消极,因此它对中国的整个文化氛围造成了一个很重大的影响。
佛教的因明逻辑带入中国,但是佛教的因明逻辑,不具有对象抽象性和实证性,只有抽象思维才能最大程度地整顿信息量,一定是要对对象的最基本属性加以出象,才能构成抽象的内涵。佛教的逻辑抽象是没有对象属性的、是讲大空境的,所以它的抽象是非实体抽象,因此这种抽象本身不具有逻辑推导的前提,因此也就不具高实证性。
哲科思维发展出科学,是因为它有这个对象抽象性和可实证性,这两点才使得科学最终成立。那么佛教传入中国,它不但不具有这种对象抽象性和可实证性,它反而把一般的哲学称为戏论,游戏的戏,它认为一般的哲学纵深的逻辑探讨都是谬说、都是遮诠、都是戏论,所以它很难发展出跟现代工商业文明衔接的哲科思维体系,它反倒被中国的理学家,比如朱熹、王阳明这些人所利用,最终反倒成为中国名教学说的一个整顿工具。禅宗的顿悟改造取消了佛教因明渐修的这个历程,加剧了中国微言大义的倾向。这都是佛教带给中国的消极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