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这个学科,把小学到中学的严谨度递进要求体现得淋漓尽致,比任何一个学科都要到位。很多人都明白,语文成绩在初中掉一个等级,在高中又掉N个等级,但是却总爱把这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我们都能用眼睛看到,中学的课文加长,高中的课文更长,动辄像《离骚》这样,单课词汇要求也跟随着快速增长。这的确是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它是考验记忆效率的。然而,长和多带来的影响,若是效率不足是可以用增加时间解决的。所以,语文基础一直就不是构成成绩区分度的关键,出差错的往往是顺带的放弃。语文可以最简分为三大块:基础、阅读理解、写作。其中阅读理解才是占大头的,并且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理解性占比在不断增加,它才是等级区分的关键。既然都是在阅读一篇未知文章后进行理解,为什么小学能满分,初中小幅扣分,高中却容易错的七零八落。难道小学理解力更好,越往高中理解力越来越差吗?这样去仔细品味一番,就能找到一些答案的蛛丝马迹——不是理解力越来越差,而是思维的严谨度和答题的严谨度离标准越来越远。是的,严谨度要求的不同,就是小学和初中直至高中的学习模式的本质不同。而语文这个学科,总容易被人忽略掉“严谨”这个词。一份支离破碎的阅读理解,背后一定是个散漫无比的孩子,没有例外。曾经,老大的阅读理解逻辑混乱,主次缺失,用词粗糙。小学时候,在我眼里凌乱不堪的阅读理解答案,竟然也能得90%左右甚至更高的分数。那时候,热衷于纠正他的严谨,却丝毫起不了任何效果。他依然我行我素,并对我的说教表示厌烦,因为老师判定无错啊!无奈之下,我只好放其自任,只是告诉他,如果哪天接受了我的思想,需要求助就来找我。因为我知道,进入中学后现实必然会啪啪打到他脸肿。果不其然,七年级入学的第一场考试就把他打趴了——估分至少85+,最后仅70出头。放心,熊孩子总不可能一次就被考试打醒,否则就不会成为熊孩子。他总会认为这是个意外。只不过,接下来,第一次单元考、第一次练习考、第一次月考……连着N次考试都上不了80分。直到第一次月考被语文严重拖了后腿,差距达20分以上,他才愿意静下心来,听我好好分析他存在的严谨度问题,为此我还特地写了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