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为何不把王位让位儿子丹朱,却执意让位

帝尧已经在位七十年,深感自己年迈,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便对舜说:“舜啊,我已经老了,你就替我代理天子的政务吧,我也会向上天推荐你的。”舜一听,连忙回道:“皇子,万万不行,舜自己深感德行浅薄,恐怕还暂不能担任此帝位,您就让王子丹朱继承不成?”帝尧叹了口气,说:“我那儿子就算了吧。如果皇位给你,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只有丹朱不称意;传给朱丹,天下人都会受害,只有丹朱得力。绝对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让他一人得利。”《史记》记载,舜见帝尧一说,心里总算明白了帝尧的苦心,原来帝尧早就看透了儿子丹朱不中用,给他继承,自己一手建立的王朝都会被他败光,对全国老百姓没有好处,只好答应了下来。时间一天天过去,帝尧一天天变老,在让位二十八年后驾崩了。这一消息瞬间在全国传开,全国的百姓听说帝尧驾崩的消息,心里都特别的悲痛,像是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史记》记载得很清楚,为了纪念帝尧,在其死后的三年中,全国上下都停止奏乐以表示对帝尧的悼念。帝尧去世三年的丧期结束。一天,舜把丹朱叫来说:“太子,当初您父亲授权皇位于我,是圣旨不敢违抗。如今,帝尧已经去世三年,我把这皇位继承给你当吧。”丹朱一听舜让位于自己,心里乐开了花,立马说:“太好了。”舜把帝位让给丹朱后,又担心丹朱起疑心,怕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便主动退避到南河的南岸区了。然而,舜虽然隐居了,但一件事情还是依然让他很苦恼。去朝见天子的诸侯不到丹朱那里去,却来朝见自己;争讼告状的人也不到丹朱那里去,也来找到自己;歌颂功德的人不歌颂太子丹朱,却歌颂自己。见到这些,舜这才终于想明白了,说了一句话。《史记》里是这样记载的,翻译过来:“这就是天意啊。”于是,他这才又去了都城,登上了天子之位,也就是后来大家所熟知的“帝舜”。这个故事记载在《史记》中,帝尧的眼光与格局之大,让人不得不佩服。还有帝舜的智慧,都这个故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治国理念,打破了以往的传统,皇位嫡系王子继承制度,开启了传贤不传后的禅让制度。正所谓知子莫若父,帝尧对于儿子丹朱的能力和德行都是了如指掌的,而舜的才能与德行可以让天下人信服,这样的人才能使全国百姓幸福。第二、帝尧的识人之明。帝尧在位七十年,整整寻遍了继承人,才得到了舜。从最初的候选人名单儿子丹朱、共工到鲧,最后到虞舜的层层考验,才终如愿,可见帝尧对于继承人的要求有多高,识人有多精明。第三、帝舜的德行兼备让天下人信服,唯有这样才能走远。帝舜能被帝尧这么看重,历经了千辛万苦,层层考验,才有了这个帝位。更难能可贵的是,知止而后退,知道太子丹朱一直想要这个王位,已经虎视眈眈好多年了,既然你想当,你又是大王的太子,那我不跟你争,让位给你,你看看天下老百姓信服不,你看,这帝舜的德行有多远大,能让全国老百姓信服,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学智慧,看《史记》。很多人可能对史记还不是特别了解,它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它保存了目前自史前传说的五帝时代到西汉中叶三千年间丰富的历史资料,所以,我们若要从原典上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就不能不读《史记》。品读史学经典,汲取无穷智慧。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看史记,学智慧,得有高人指点迷津。鲁迅先生曾读完《史记》后,非常感慨地称赞道,《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郑晨编著的这版,我正在看。这套书对《史记》原文作了详细而又准确的注释,还有名句精解,并且绘制了大量的彩色插图,帮助你理解《史记》并提高阅读量兴趣。这套《史记》共4册,原价,现在彩色版仅59元。如果喜欢的话,点击下方就可拥有↙史记4册精选¥5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