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卷五第78篇孔子世家赞

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完全解读

一、初读——正音断句、背景故事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题解及背景: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前后三千余年的历史,共52万字,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它不但是一部历史杰作,为我国史学纪传体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是思想内容异常丰富的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史记》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古代散文的楷模,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居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题目的意思:

《孔子世家赞》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赞是司马迁在《史记》重要篇章之后,以“太史公曰”的口气议论、总结或补充的文字。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将相,但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来处理历史人物,他把孔子当做古代的圣人来看待。这说明司马迁颇具远见与卓识。在这一篇赞语的开头,太史公引用《诗经》名句,为文章定下基调。

孔子在鲁国做过司冠,后周游列国,一生主要从事于讲学和著述,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家”是《史记》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载世袭封国诸侯的事迹。孔子不是世袭封爵的王侯,但司马迁为了突出孔子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破例推崇,将其列入“世家”。

二、精读——实词虚词、翻译理解

第1段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译文: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是一首婚宴诗,这一句形容迎亲路上的风景,《诗经》中还有:望楚与堂,景山与京。景山就是大山。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景福就是大福。这句话的意思是高山啊让我仰望,大路啊指明方向,以此来表达娶亲路上的喜悦之情。这里司马迁单单拿出这两句,是将孔子及其思想比作高山、大路,是自己仰望和效仿的榜样。] 

笔记: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本意是光明,引申为大,所谓光明正大。行,道路,景行就是大路。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2.乡:通“向”。

3.适:往。

4.祗(zhī)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有的版本作“低回”。

5.布衣:没有官职的人。

6.《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7.折中:取正;调节。

三、深读——转识成智、写法借鉴

《孔子世家赞》是司马迁为《史记·孔子世家》写的赞,列在该篇末尾。赞是司马迁在《史记》重要篇章之后,以“太史公曰”的口气议论、总结或补充的文字。此种颇似于评论的“赞”的形式,乃司马迁首创,并被后世史书所沿用。《孔子世家赞》是司马迁为表对孔子无以复加的赞誉而写,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