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屈原修订版

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71.html
第十讲、屈原和《离骚》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咱们都要过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在端午节,有很多的习俗,比方说喝雄黄酒(你想想哪个民间传说中有这个情节?)佩戴香囊,挂艾草和菖蒲,赛龙舟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吃粽子。你看,端午节还是挺好的吧,又有吃的又有玩儿的,可是,你知道端午节的来源吗?关于端午节的来源,其实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来源于曹娥投江寻父的故事。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按照现在来讲,曹娥是浙江绍兴人。他的父亲是管理祭祀的一个官员,有点像巫师的样子。他的父亲在五月五日负责迎接潮神伍子胥的时候,不小心掉进江里淹死了,尸体也找不到。这时候的曹娥只有十四岁,她沿着江一边寻找父亲的尸首,一边不停的哭泣,可是,十几天过去了,父亲的尸首还是没有踪影。于是,悲痛欲绝的曹娥自己也跳进了江里。过了几天,人们发现曹娥的尸体抱着他父亲的尸体一起浮出了水面。人们都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就把这条江改名为曹娥江,为她树碑立庙纪念她。以后的历朝历代的皇上们,也纷纷鼓励民间百姓向这位孝女学习,纪念她。加上民间传说中认为曹娥也是五月五日(史书记载曹娥的父亲是五月五日死的)投江的,就把端午节也跟她联系上了。端午节来源的第二种说法,是和纪念伍子胥有关。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他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王给杀害了,为了保命,也为了能够报杀父之仇,伍子胥来到了吴国。在吴国,伍子胥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吴王的信任,他也帮着吴国变得强大。最终,吴国打败了楚国,可是这时候,杀害他父亲的吴王已经死了,伍子胥为了解心头之恨,把楚王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进行鞭尸!后来吴王又取得了一系列地胜利,成为了一方霸主,渐渐地就骄傲起来,身边的一群小人们也渐渐得势,他们经常说伍子胥的坏话,让伍子胥失去了吴王的信任。夫差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pǐ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chī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再后来,吴王派人赏赐给伍子胥一把剑,让伍子胥自杀。在临死之前,他悲愤交加,于是告诉手下的人在自己死了之后,挖掉自己的眼睛挂在苏州城的东门上,说要亲眼看着越国人灭掉吴国。这就让吴王更加生气,下令把伍子胥的尸体扔到江里面。吴国人对伍子胥还是非常崇敬的,据说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伍子胥的尸体,就包粽子扔到江里,还建立了祠堂纪念他。伍子胥后来被尊为潮神,久而久之,也就有了端午节。端午节来源的第三种说法,就是咱们熟悉的纪念屈原了。《史记》记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屈原,本来叫屈平,“原”是他的字。他和楚王同姓,是楚国的贵族,曾经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后来还当过三闾lǘ大夫,很受国王的信任:对内,国家的很多政策,文书等都要经过屈原来写,再传达下去。对外,什么接待外宾出使外国之类的外交大事,也都由屈原来做。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咱们古代的时候,每个时期好像都有奸臣小人出现在国君身边,这些人,有总是干着陷害忠良的勾当。当时有个上官大夫是个奸臣,他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屈原又写了一个政策条文,还没有最终定稿,上官大夫就跟屈原说:“你把这个给我吧,就说是我写的。”屈原看不起这种人,就不给他。所以这个奸臣就跑到楚怀王那里去,说屈原的坏话:“这个屈原啊,大王,太过分了。他总是觉得楚国离开他就不行了,天天骄傲自大,看不起人,估计以后也不会把大王您放在眼里了啊!”这国王一听,你牛是牛,但不能比我牛啊,一生气,就疏远了屈原。这屈原呢,也不反思自己,他觉得国王被坏人蒙蔽了,自己是个好人,但是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还被国王疏远,所以就写了《离骚》这首诗。这是咱们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也是咱们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这首诗里面,屈原表现出了对实现自己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对那些以上官大夫为代表的小人的斗争。《离骚》很长,而且很难懂,咱们就不全读了,不过在这首诗里,有很多的名句,咱们是要看一下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时候,正是战国七雄之间互相争斗的时期。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是楚国和齐国结成了联盟。于是秦王派张仪到楚国对楚怀王说:“如果楚国和齐国能够断交的话,我们秦国就给您里的土地。”楚怀王一听这买卖好像还不错啊,就答应了秦国,跟齐国断交了。等楚怀王派人到秦国要土地的时候,张仪说:“我没听说什么里土地的事情,只知道是6里。”楚国使者回到楚国跟国王一说,国王就怒了,张仪这兔崽子玩老子啊,说话不算数。就派兵去攻打秦国,结果,被秦国打得大败而归,还把自己汉中地区的土地被秦国抢去了。土地没得到,还得罪了齐国,这是跟三国时期的周瑜一样,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后来两国讲和,秦国说把土地还给楚国,楚怀王不要土地,只要张仪。张仪来到楚国之后,就贿赂楚国的大臣和王妃,让他们去跟楚王求情。楚怀王最终又没有杀掉张仪,让张仪回去了。等屈原问国王为什么不杀张仪的时候,楚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后来,秦昭王要和楚怀王见面,屈原建议不要去,但其他的奸臣比如说子兰等人都支持。等去了之后,秦国扣留了楚王,要求用土地来换。楚怀王当然不答应了,这是绑票啊!就跑到赵国,结果赵国不敢接纳他,只好又回到秦国,就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楚顷襄王继位,让之前那个子兰当了令尹,就是相当于丞相了。子兰又说屈原的坏话,于是屈原又被流放了。这次,屈原绝望了。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来到了汨罗江边。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huò乎!”说完,就跳入汨罗江,自杀了。传说,人们怕江里的鱼吃屈原的尸体,就做了粽子扔到江里去,久而久之,就成了咱们现在的端午节。前面说了,屈原写了一首长诗,叫《离骚》。其实,他还写过包括《九歌》、《天问》、《渔父》等诗,一共有25首。这些诗,包括后来被称为屈原的弟子宋玉等人的诗歌,都具有楚国特色,这种诗歌后来就被称为“楚辞”。西汉时,一个叫刘向的人编了本书叫《楚辞》,名字就定了下来。楚辞这种诗歌,因为《离骚》是代表作的原因,还有另外的名字:骚体或骚。楚辞有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都不是整齐的四言诗,每句都可长可短,重要的是,在句子末尾或中间,喜欢用“兮”这个字。据说,楚辞需要用特殊的音调来读,现在用普通话来读,已经不是那种味道了。咱们读一首来体会一下:国殇shāng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死后,宋玉等人在楚辞的创作上也有突出的成就。宋玉是屈原的弟子,也是咱们中国的四大美男之一。他的代表作有《登徒子好色赋》,而且,咱们平时常说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等词语都是出自宋玉之手。来读一段《登徒子好色赋》,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地方?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学习经典知识,成就大好人生!二十年专注文言,读经典,学文言!各年级学习资料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