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年福州格致

北京皮炎医院那个好 http://m.39.net/pf/a_9057218.html

-学年福州格致中学第二学期半期考试卷

高一语文

(时间:年4月19日时长:分钟满分:分)

一、选择题(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殷忧(yīn)灵鼍(tuó)叩缶(fǒu)搏髀(bì)

B.憎恶(zèng)悚然(sǒng)迤逦(yí)少不更事(gèng)

C.寒喧(xuān)辖制(xié)虽欲强聒(guō)不恤国事(xù)

D.缦立远视(màn)鼎铛玉石(chēn)锱珠(zī)金块珠砾(1ì)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承天景命景:大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建造,兴建

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

于反覆不宜卤莽反覆:指书信往返

C.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爽:差失

廊腰缦回缦回:萦绕曲折

D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亲近

藉寇兵而赍盗粮赍:欠、赊

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流之远者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B.成述其异,宰不信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C.振之以威怒

今逐客以贤敌国

D.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4.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洎牧以谗诛”相同的一项是()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C.秦人不暇自哀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则思知止以安人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朝歌夜弦,秦宫人

则思正身以黜恶

6.下列加点词意甩,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④后秦击赵者再

⑤其实百倍

⑥裘马扬扬

⑦可谓智力孤危

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⑥B.③⑥⑧C.①⑦⑧D.④⑥⑧

7.下列选项中关于通假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①暴霜露,斩荆棘

②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③振之以威怒

④散六国之从

⑤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⑥河海不择细流

⑦藉寇兵而赍盜粮

⑧手裁举

A.全是通假字

B.一项不是通假字

C.两项不是通假字

D.三项不是通假字

8.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一般是指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一般皇帝会同意;而“乞骸骨”一般是指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皇帝很有可能不同意。

B.《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指代收信对象的官职。“谏议”是劝课的意思,“书”提示了文体是“书信”。《阿房宫赋》和《赤壁赋》的“赋”也标明了文体是“文赋”。

C.“五帝三王”,《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D.“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9.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疏,往往针对具体政事阐发观点,选取切入点至关重要。李斯作《谏逐客书》,针对秦玉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文章铺张扬厉,颇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唐王朝国力上升阶段,侧重建议君主如何“除弊”。

B.《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渐衰落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

C.《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D.《促织》的语言精炼生动,如描写成名之子投井后,“夫妻向隅”至“寻所逐者”的一段文字,叙事状物;细腻形象。鲁迅小说的语言简练而深邃,善于运用勾勒式的白描,而又往往“话里有话”。契诃夫的小说语言具备幽默讽刺的特征。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衅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廖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搬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风、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遇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素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为女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五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已之心体人之心,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已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玉”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评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因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圈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风、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