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九年级课文《出师表》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情真意切《出师表》《出师表》字里行间流淌着苦口婆心的情绪,与其说是一道上书的表文,不如说是一份情真意切的请战书,更像是一位长辈打算为孩子做一件大事,可孩子并不很热心,然后留下的一封家书。说重了怕伤着孩子,说轻了怕不起作用;不去做这件事,会错过大好时机,去做这件事,怕孩子在家中添乱……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刘禅是什么样的人,这不用多说了,想必在大多中国人的脑子里都会有具体的形象。感动于诸葛亮明知道今后那阿斗定会“乐不思蜀”,但在今天,还是要“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只是因为“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这就是一个人骨子里的人格的体现吧。有人说,这是一种“愚忠”,其实,这与“愚”无关,身处那个环境中,往往为了尊崇自我的内心,做出一些貌似无意义,甚至会对自己不利的事,其意义往往就体现在人格上。三例说明之:一、红灯停、绿灯行是过马路的行为规则,可遇到红灯,而左顾右盼均没有车辆将要通行,这马路过还是不过?不过!那是对规则的敬畏。二、参加活动,可以肯定地判断活动不可能准时开始,迟到还是不迟到?不迟到!那是对承诺的敬畏。三、遇到倒地路人,周边没有他人,前去相救的话,有被讹诈的可能,救还是不救?救!那是对生命的敬畏。此次的“出师”并没有改变36年后刘禅投降的结局,当然,如果没有这次的“出师”,蜀汉的灭亡会更早些吧。不管结局如何,这篇情真意切的《出师表》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忠心耿耿,闪烁着人格光芒的诸葛亮。——武戈?滑动阅读课文
图片来自于网络
“印象武戈”是以发布声音和影像为主的公益性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