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离骚 >> 离骚版本 >> 第期离骚教学设计

第期离骚教学设计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离骚》教学设计

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

邵锦

一、教材解读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课文节选的这部分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揭示“朝谇而夕替”的原因,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第二段写作者追求理想,追求美政,保持高洁品质的决心。

对于这一部分,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屈原和梦怀王的矛盾。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易听信周围群小的挑拨。

2、屈原和群臣(主要指楚国旧贵州)的矛盾。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他们投机取巧,毫无原则。

3、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屈原和“美政”理想是导致他在现实中碰壁的根本原因。“美政”理想极大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屈原意识到楚国的危险处境,深知楚国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强起来,才能与强秦抗衡。他一心为国家的前途考虑,群臣却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楚怀王昏庸浅薄,经不起小人的挑拨,不能采纳他的主张,疏远了他。

4、屈原的品格与精神。屈原洁身自好,决不与周围群小同流合污,并誓死坚持真理,捍卫理想。

二、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生僻字多,字词难理解,且内容丰富,境界高远,所以我就将本文设计为三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了解屈原,介绍楚辞,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第二课时,分析第一段,理解屈原和君主群臣的矛盾,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爱国品质。第三课时,分析第二段,了解屈原的高洁品质,掌握《离骚》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和《楚辞》

2、掌握诗中的字词,理解意象

3、理解并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的品质

4、掌握《离骚》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重点

1、诵读和字词

2、了解屈原和《楚辞》

3、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高洁的品质。

五、教学难点

1、理解屈原和君主群臣的矛盾

2、了解《离骚》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读法、点拨法、对比法、探究法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导入。

屈原(约公元前年——前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屈原是楚国一个没落的贵州,青年时官居要职,仕楚怀王,为楚怀王左徒,对内商议国事,发布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怀王开始很信任屈原,但那时楚国内外都有尖锐的斗争:在内政上有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表现在外交上是亲秦与亲齐两派的斗争。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楚国贵族代表保守派,屈原代表改革派。怀王让屈原造宪令,正在起草的时候,上官大夫为了探听宪令的内容,就想夺过去看,屈原不与,上官大夫污蔑屈原泄露机密,骄傲自大。怀王对上官大夫的诬告没有明察,就疏远了屈原。秦惠王见有隙可乘,就派张仪至楚,进行阴谋诡计。张仪答应给楚怀王商于之地六百里,条件是楚齐绝交,怀王绝齐,但没有得到地。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大败,齐国也不救他,韩魏又出兵攻楚,怀王不得已,就让屈原出使齐国,暂时稳定了局势。屈原分析形势,认为必须联齐抗秦。但怀王昏庸,被群小包围,走上了亲秦的道路,放逐了屈原。这时楚国政治腐败,外资失策,连年被秦国战败,怀王又受到欺骗,入秦被扣留而死在秦国。顷襄王继位,让他弟弟子兰当令尹,对秦完全采取投降政策。屈原痛恨子兰对怀王入秦,子兰就又诬陷屈原,襄王就把屈原流放到了江南。屈原在流放期间,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最后投汨罗江自尽,以表明自己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生为了祖国。屈原有着高洁的品质,不同群小同流合污,屈原一生的历史就是同旧贵族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

屈原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热情歌颂古代圣君,如:尧、舜、禹、汤等,热烈歌颂古代的贤臣,如周公、比干、伯夷等。

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内容就是民本思想。所谓的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屈原的作品有25篇,即《离骚》1篇,代表作。《天问》一篇,《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文》各一篇。屈原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源头,他的诗作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后世“风”、“骚”并称。

二、《楚辞》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编辑。这些作品运用了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楚地古乐曲名。

三、范读

1、三、四个节拍

2、“兮”等语气词放句末。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分析文章第一段

1、翻译

2、找出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3、诗人为何一再表白自己的心志?

诗人的追求

君王的昏庸

群臣的造谣

世俗的工巧

板书:

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信群小挑拨。

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他们投机取巧,毫无原则。

屈原的“美政”理想是“举贤而搜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这是导致他在现实中碰壁的根本原因。“举贤授能”就是要任人惟才,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垄断;“循绳墨而不颇”,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这极大的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屈原意识到楚国的危险处境,深知楚国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强起来,才能与强秦抗衡。他一心为国家的前途考虑,群臣却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楚怀王昏庸浅薄,经不起小人挑拨,不能采纳他的主张,疏远了他。

二、作业

1、背诵课文

2、翻译

第三课时

一、分析文章第二段

1、翻译

2、找出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心志的句子。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诗人如何表现“余情信芳”?

兰皋、椒丘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第二段:追求理想,追求美政,保持高洁的品质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质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不同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表明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德行。

二、《离骚》的艺术特色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曰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慜其志焉。

——东汉王逸

三、后代对《离骚》的评价

赞曰: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限,情理实劳。金玉相成,艳溢锱毫!

——《辩騒》刘勰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屈原列传》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

“《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如矩,至国不能过规。”

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所以说啊:“如果没有屈原,怎能见到离骚呢!他惊世之才华好似长风那样韵逸飘扬,他豪迈的志向好似云烟那样高天祥远。楚辞博大精深好似绵山长河无边无际,抒情言理只能是劳心费力。《离骚》品质如同无比美好金玉,只言片语无不充溢着光彩照人的瑰美。

四、作业

阅读《离骚》全文。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