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切以教材和大纲为准
高考出题时要求每一道题,无论大小,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其题意、描述、问题、解答都必须能够在教材上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知识点的考频,也可以在《考试大纲》上查到。
也就是说,当复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回归教材、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甚为重要。
二:尽量不出怪题、偏题
命题人出题时会考虑该题对考生来说难度系数是否偏大,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主要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三:体现选拔性和区分度
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即所谓“软肋”,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这也就是所谓的“区分度”。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了这部分分数。
从近年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语文科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几套全国卷试题都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年高考还会延续这些特点!
近六年全国卷语文各板块考点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年份
试卷
选材内容
考查点
全国卷
《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
《〈老子〉的年代》
①析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
《试论中国风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
《美的奥秘》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
全国卷II
《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
《艺术是什么》
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
《塞壬的歌声》
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I
全国卷I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年到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字左右。
从近六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年份
试卷
人物
出处
考点分布
全国卷
萧燧
《宋史》
①理解文言实词(单音节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筛选文中信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全国卷I
马文升
《明史》
①理解文言实词(单音节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筛选文中信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全国卷II
李揆
《旧唐书》
①理解文言实词(单音节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筛选文中信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全国卷I
于休烈
《旧唐书》
①理解文言实词(单音节词)在文中的含义;②文言文断句;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全国卷II
韩文
《明史》
①理解文言实词(单音节词)在文中的含义;②文言文断句;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全国卷I
孙傅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全国卷II
来护儿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全国卷I
曾公亮
《宋史》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全国卷II
陈登云
《明史》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全国卷III
全国卷I
傅珪
谢弘微
《明史》
《宋书》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文言文断句;②古代文化知识;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从年到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2、古代诗歌阅读
年份
试卷
作者及朝代
题目
体裁
考点
全国卷
晏几道(宋)
《思远人》
词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卷I
陆游(宋)
《鹊桥仙》
词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卷II
朱熹(宋)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诗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卷I
无名(宋)
《阮郎归》
词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卷II
韦庄(唐)
郭震(宋)
《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
诗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卷I
岑参(唐)
《发监洮将赴北庭留别》
诗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
韩偓(唐)
《残春旅舍》
诗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卷I
李白(唐)
《金陵望汉江》
诗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卷II
杜甫(唐)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诗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卷III
全国卷I
曹翰(宋)
欧阳修(宋)
《内宴奉诏作》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诗
诗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的总体要求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近六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以唐宋诗词为重点,名家名篇相对减少,考生不熟悉的作品比例大,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所占比重不断加大。题材上突出写景诗和咏怀诗,篇幅上是短篇,即是律诗或者双阕的词,
年全国II卷节选了古体诗中的八句。太短和太长的诗歌均不便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也不便于试题的命制。其最主要的变化是年出现了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年和年与课内诗词结合考查,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考查考生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记忆的熟练程度,还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两道试题的考点分别涉及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其中分析作者的思想内容、鉴赏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高频考点。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整体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题,单纯的背诵答题公式和术语无济于事。
3、名篇名句默写
年份
试卷
出处、作者及朝代
全国卷
①《孟子·告子上》(先秦)②《师说》韩愈(唐)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
全国卷I
①《观刈麦》白居易(唐)②《阿房宫赋》杜牧(唐)③《赤壁赋》苏轼(宋)
全国卷II
①《劝学》荀子(先秦)②《三峡》郦道元(北魏)③《琵琶行》白居易(唐)
全国卷I
①《离骚》屈原(先秦)②《蜀道难》李白(唐)③《春望》杜甫(唐)
全国卷II
①《离骚》屈原(先秦)②《行路难》李白(唐)③《赤壁赋》苏轼(宋)
全国卷I
①《离骚》屈原(先秦)②《使至塞上》王维(唐)③《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
全国卷II
①《逍遥游》庄子(先秦)②《琵琶行》白居易(唐)③《赤壁》杜牧(唐)
全国卷I
①《劝学》荀子(先秦)②《出师表》诸葛亮(三国)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
全国卷II
①《鱼我所欲也》孟子(先秦)②《蜀道难》李白(唐)③《阿房宫赋》杜牧(唐)
全国卷III
全国卷I
①《曹刿论战》左丘明(先秦)②《琵琶行》白居易(唐)③《赤壁赋》苏轼(宋)
①《观沧海》曹操(两汉)②《阿房宫赋》杜牧(唐)
近六年考查的名句多出自先秦和唐宋作品,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散文思想性强;唐宋诗词和散文俱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年份
试卷
体裁
题目
全国卷
中国现代小说
老舍《马裤先生》
全国卷I
外国小说
莱·巴尔莱塔(阿根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全国卷II
中国当代小说
阿城《峡谷》
全国卷I
中国现代小说
叶紫《古渡头》
全国卷II
中国当代小说
刘庆邦《鞋》
全国卷I
中国当代小说
李德霞《马兰花》
全国卷II
中国当代小说
刘震云《塾师老汪》
全国卷I
中国当代小说
李锐《锄》
全国卷II
外国小说
迈尔尼《战争》
全国卷III
全国卷I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贾平凹《玻璃》
赵长天《天嚣》
文学类文本阅读从年到年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并且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外国小说为辅。篇幅在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对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层级不同的考点有不同程度的考查。这一题型命题重点在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试题共4道题,25分。
第(1)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题,是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分值为5分;
第(2)(3)题为主观分析题,往往考查对文具体内容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分值均为6分;
第(4)题是围绕文中某一信息所设的探究题,分值为8分。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重在唤起体验、联想。
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大的变化就是全面II卷的第(4)小题,要求比较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精神困境的根源上的异同。这是有意识地突出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年全国I卷的三道主观题分别从标题的含义、词语作用、句子含义三角度命制,不是考生平时做题的套路,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之后才能答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年份
试卷
选篇
题材
全国卷
《谢希德的诚与真》
中国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全国卷I
《“飞虎将军”陈纳德》
抗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
全国卷II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中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
全国卷I
《科学巨人玻尔》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全国卷II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著名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
全国卷I
《朱东润自传》
传记文学家
全国卷II
《将军赋采薇》
抗日爱国将领
全国卷I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传记文学家
全国卷II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著名数学家
全国卷III
全国卷I
《一代通儒顾炎武》
《-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学者
《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从命题形式上看,近六年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相对稳定,在文本的选择上,所选的文本均为传记,且传主都是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的现当代名人。从文本内容上看,从年开始有一个小的变化,就是正文后增加一些与传主相关的链接材料,对文本进行恰当的补充,有些题目的答案就渗透在这些链接内容里。从题型看,第(1)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题,分值为5分,第(2)(3)题是主观题,分值均为6分;第(4)题是围绕文中某一信息所设的探究题,分值为8分。
从近五年试题情况看,实用类文本阅读往往围绕传主和与传主相关的事件,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等。二是利用传记知识作品。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在选材上,年和年的全国I卷学术性自传文字,并辅之以“相关链接”。在设题上稳中有变,年全国I卷和年全国III的第(4)小题在设计上与往年有所不同,更加强调考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对考生的收获的考查。重视学生本体对材料的收获和启示,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合。
(五)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命题的总特点是稳中求变。年后连续几年不再出现字音、字形试题,成语、病句、语言连贯、图文转换成为高频考点。分值为20分,共5道题,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
从近六年高考试卷来看,“语言文字运用”题是整个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活的题目;成语考查由考查4个成语变为考查3个近义成语,年改为考查6个成语。命题重点往往落在成语对象误用、望文生义、不合语境、褒贬失当等方面。
病句辨析题有如下特点:
一是覆盖面广,考点均匀分布,尽量涵盖多种病句类型;
二是贴近生活,时代感强;涉及的话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病句语病典型,尽量避免争议,所选语料大都见诸报章杂志。
语言连贯题为考查重点,成为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固定题型,分别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年全国卷的三套试卷改变以往选用句式的题型,考查为语段准确选择恰当词语的能力。三年连续考“图文转换题”,分别涉及图表解读、图片解说、漫画解读。“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事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
(六)写作
近六年,全国卷作文多为新材料作文,年“中国关键词”涵盖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空气污染、高铁、移动支付等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词语。年全国I卷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年全国I卷出现了任务指令型作文,且明确要求写一封信。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立德树人;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年全国II卷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而年全国II卷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命题呈现如下特点:
1、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
2、注重思辨能力;
2、引导个性思维;
4、凸现理性人文色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