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每次教到鲁迅的杂文时,都会有学生好奇地问我:“鲁迅怎么这么敢写?”每次我总是笑着说:“因为先生有多个笔名!”这让我想到某国产神剧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抓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如今这句话当真是被不少网友玩坏了,但这样的玩笑话却体现了鲁迅硬骨头的一面。
清代黄景仁在几百年前写了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总会有人用自己的实力证明:黄大诗人真的说错了。
鲁迅笔杆子的厉害,已经不用笔者多说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从来如此,便对吗”、“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字字句句、嬉笑怒骂,刻进了无数中国人的心里。
在品读了鲁迅的无数经典后,小美认为有一首诗,大家可以不背,但定要读上一次,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硬骨头”。这是先生的绝笔诗,诗名《亥年残秋偶作》。此诗写于年,是鲁迅当年在病床上送给好友许寿裳的一首七律。全诗短短56个字被誉为现代版《离骚》,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亥年残秋偶作》现代:鲁迅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在笔者眼里,近现代文坛名家中,论七律若鲁迅称第二,第一怕不是很好找了。这首七律对仗工整,四联中笔意纵横,毫无斧凿之气,这是郭沫若、胡适等文人很难比的。说它是现代版《离骚》,是因为诗中体现的家国情怀和文人风骨,与当年的屈原是一样的。
首联一开篇就惊艳了。用眼前的肃杀之秋的逼人寒气,与一般文人笔下的春暖花开形成对比。别的吹捧文人或许还会识时务写些当局喜欢的内容,但我鲁迅不敢如此违心,这就是此联要表达的意思。很多人不理解,为何鲁迅脾气那么大,似乎看什么都不顺眼,这14个字其实就解释了一切。不是他不懂风花雪月,只是他不愿在当时的情况下写!
次联写在华北多事之秋时,看着当局千官逃离的局面,先生百感交集,只觉得眼前是一片尘海苍茫。“走千官”化用的是昔日岑参的名句“玉阶仙仗拥千官”,大唐时臣子们是“拥千官”,而腐朽当局下的懦弱群臣却在节骨眼上“走千官”,何等讽刺!
最后两联是诗人在痛苦中的挣扎。感慨万千的诗人矛盾而又纠结,退一步他能隐于江湖,但这不是他的性格,他无法做一个懦弱的文人。睡梦中他从云空坠落齿间寒栗,醒来后在一片寂静中,连鸡鸣都听不到。然而就在一片绝望的黑夜中,诗人还是看到了北斗星已经横斜了,这说明天快亮了。这两联看似写景,其实一语双关,眼前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他相信并期待光明终将到来。
一个人,若是看见了太阳,感受到温暖,这是正常人;而在黑夜中前行,眼中仍能看见光明,这是智者。鲁迅显然是后者。这首绝笔诗,从语言上来说,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化用典故不着痕迹;从意境上来看,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文人的硬骨头,什么是直面惨淡人生的猛士。“抓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一句无厘头的戏言无意中说出了先生当年的多少无奈,从没有文人像鲁迅这样,不惜用多个笔名,只为写心中所感。这样的鲁迅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