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斌
年4月北京生人,斋号简易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
自幼酷爱诗书,年毕业于北京四中,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60年代起先后师从郭风惠、郑诵先、吴玉如先生研习诗词书法;向秦仲文、王雪涛先生学画竹梅。年获北京市行草书法一等奖。年经欧阳中石先生引荐调入首师大教育系,协助欧阳中石开办首届书法大专班,为第一届学员主讲楷书与诗词,并相继出版《楷书指要》《行书指要》等书法系列丛书及《唐人绝句律诗选读》等诗词教材。详细介绍可见《荣宝斋》年第4期专刊。
梁志斌作为诗人书画家、诗书教育家,其作品功底扎实、格调高雅。竹梅画作多有自书诗,彰显文化底蕴,独具个人风貌。
讲读一生唯谨慎诗书入画画精神
——记梁志斌的艺术之路
▼
文/梁鸿
梁志斌,年4月北京生人,斋号简易斋。作为承前启后的传统文化的坚守者,梁志斌于教学岗位辛勤耕耘了五十载,教学的同时,著书与创作并重,也曾有幸得到过20世纪北京地区一些前辈的引导与提携,例如他向郭风惠、郑诵先、吴玉如、萧劳诸先生学习诗词、书法;文人画的努力方向则是秦仲文、李苦禅先生给指明的,梅花的着色得益于王雪涛先生的指点和示范。梁志斌目睹过诸前辈创作的风采和大家的风范,这是他受益终生的难忘经历。另外梁志斌曾与欧阳中石先生为同道诗友,有诗记录:“寒风送我到程门,新雪痕加旧雪痕。多谢杨君相引荐,读书人爱读书人。”年经欧阳中石的力荐,梁志斌调入首师大教育系,协助欧阳先生开办首届书法大专班,为第一届学员讲授楷书与诗词,当时的学员都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如田英章、张书范、薛夫彬、张友清等。梁志斌擅长讲课,擅长诗文,学生反响很好,并因此调入了刚刚成立的书法研究所,协助欧阳中石在书法所成立的草创阶段担任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后由于首师大美术学院需要书法兼诗词教师,而这恰恰是梁志斌的特长所在,从此纯粹教书授课,直至退休。
△《梁志斌斋号》68x
梁志斌曾以“讲读一生唯谨慎,诗书二艺只平常”的自作对联总结自己,为人为艺,谦谨笃实。因为个性中的“谨慎”自然难以“火爆”,自谦中的“平常”仍需要勤勉与执着的求学历练。
△《无边春色有限年华》x
年,梁志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著名的北京第四中学,中学阶段即显示出良好的文学才华,在年5月12日的《文汇报》上发表小说《礼物》。同年在北京展览馆观看《齐白石遗作展》后创作了古风二首:
其一
丹青今古在,齐老乃绝伦。
妙在似非似,师古而出新。
牛角挂书卷,松火伴吟懃。
中年擅工笔,纤纤笔有神。
晚年恣挥洒,落纸如烟云。
诗书入胜境。篆刻扫俗尘。
一生洗画笔,百岁如一辰。
其二
当年罹国难,题画泪纵横。
力拒敌拉拢,立身贞且清。
鸡鸣风雨夜,晓日见天晴。
老人挥椽笔,画鸽颂和平。
精宏万卷作,陈列艺术宫。
艺术扬正气,人民爱先生。
先生死非死,松柏万年青。
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梁志斌在观赏了齐白石遗作展后,能够用“古风”的诗歌形式高度概括出一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艺术主张、勤勉态度、民族气节与多才多艺,可见他对白石老人的敬仰程度和不俗的诗歌才能。诗歌特有的奇思妙想的天赋、诚恳笃实的创作态度、虚实相间的把玩能力等都是创作者应具备的素质,这些都在梁志斌学生时代的诗歌里初见端倪……
△《自书五言联》45x
谈起今天的艺术造诣,梁志斌认为这得益于他诸位恩师的引导与传授。他曾有幸拜访过彭八百、陈云诰、郭风惠、秦仲文、吴玉如、郑诵先、李苦禅、吴镜汀、孙荣彬、萧劳诸前辈,向他们请教过,交往过,目睹过他们创作的风采及学者的风范。现择取梁志斌拜访诸位前辈时创作的诗稿,以示纪念:
《雪后访郭风惠先生》年
踏破喧嚣访逸群,茫茫人境雪如云。
寻常巷陌寻常宅,藏有回肠荡气文。
《拜访陈云诰先生》年
榜书昔日满京华,教泽当年惠馆娃。
两袖清风陈紫老,数行修竹翰林家。
(陈老字紫纶,清末翰林,北京书社社长)
《奉题秦仲文先生岳阳楼图》年
古城胜迹入风骚,一片苍茫隐客艚。
合是前贤吟咏处,云天渺渺水滔滔。
《奉题秦仲文先生巴船出峡图》年
曾借东风汗漫游,巴山楚水几淹留。
飞舟稳坐凌天险,无复清猿引客愁。
《拜访吴镜汀先生》年
花园几度访高贤,竹树交阴绿映簾。
兴寄丹青闲鹤发,誉隆京国丽燕山。
偶吟清韵追游迹,常写行书过晚年。
珍重人间吴道子,江山画谱待公编。
《赠李苦禅先生》年
疾飞万里入苍穹,无数高峰脚下登。
不画兰苕着翡翠,先生健笔写雄鹰。
《拜访王雪涛先生》年
(一)诗书不忘郭风老,又向秦门学画图。
遽尔两师都去矣,茫然踏入雪翁庐。
(二)久羡王公画笔奇,擅将绚丽写花枝。
堞庐片语今犹记,第一京华老画师。
(注:堞庐即郭风惠先生,曾云雪涛花卉以其绚丽独步京华。)
《论书赠吴玉如先生》年
书道而今重野狂,二王风韵久微茫。
世人谁识吴迂叟,铁画银钩五色光。
《浣溪沙.丰泽园席上赠关山月先生》年
北调南腔共一堂,华灯夜宴水银光,诗文书画细商量。
绿郭已开新画境,红花无复旧时妆,笑谈犹带岭梅香。
(注:“绿郭”指关山月画作《绿色长城》,“红花”指关山月画作《俏不争春》)
《为萧劳先生画墨梅并赋二十八字》年
疏影横斜篱落边,芳魂墨写亦堪怜。
年来常欠梅花债,又扰幽窗半夜眠。
其中对梁志斌影响和提携最大的当属郭风惠和秦仲文两位先生。前者在诗词、书法方面;后者在文人画上。两位先生不仅在诗书画方面对梁志斌的引导至为关键,直接影响到梁志斌的艺术高度,令其终生受益;而且他们毫无门户之见的大家风范也对梁志斌的帮助极大。当郭风惠知道梁志斌想学画画时,就说:“你应该画文人画,发挥你擅长诗书的特点,北京画家里秦仲文的诗书水平最高,我给你介绍他。”于是立即写信引荐他的老友秦仲文。果然,秦仲文看中的正是梁志斌的能诗善书,建议其主攻竹梅,并常常为梁志斌示范、讲解画法。年郭风惠去世后,秦仲文感叹地对梁志斌说:“您不能没有诗词老师。”他决定亲自带梁志斌拜访张伯驹先生。感人的是,秦仲文当时已身体欠佳,不能行走,就坐在轮椅上,让其家孙秦维曾推着前往张伯驹先生住处,为后学引荐当时的诗词翘楚,当张伯驹先生读过梁志斌的诗后,马上拿出自己的《丛碧词》,在扉页上题写“志斌诗家存”并钤上印章。其情形至今令梁志斌感念不忘,记忆犹新。
△梁志斌自述:讲读一生唯谨慎诗书二艺只平常
值得一提的是秦仲文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的书画家、美术史论家,他擅长山水竹梅,精通诗文书法。年遭遇“黑画”批判,当年蒙冤去世。文革后,秦夫人张静久找到梁志斌,希望能为秦仲文书写平反材料。在那段特殊的政治敏感时期,在无人敢写这类平反材料的情况之下,梁志斌不惧个人“风险”,担当此事,字斟句酌,为洗清先生的“黑画”罪名付出心血文章,使先生在蒙冤四年之后,得以恢复名誉与尊严。此举也彰显出梁志斌作为一介书生、一位学生对正义的伸张、对先生的情义,因此也赢得了知情者特别是秦仲文先生家属的由衷钦佩与感念。在为秦仲文补开的追悼会上,梁志斌献上了挽联:
文章道德垂风范山水竹梅仰逸奇
如今过去了四十年,每当梁志斌画竹梅时,都会想起秦仲文先生,赋诗二首:
(一)
不忘恩师秦仲文,画途指点入津门。
先生山水名天下,墨竹梅花更绝伦。
(二)
不见秦师四十年,已将事状入文编。
清晨临写先生画,一望梅花一怆然……
梁志斌的书法追求高古之风,这源于他个人的古典文学修养及诸前辈的引导。他的楷书以颜、欧为本;行书学《兰亭》《圣教》《祭侄稿》《争座位》及宋四家的作品;草书习《十七帖》《书谱》;小楷临《黄庭》《乐毅》文徵明的《离骚经》及雅宜山人的墨迹。他的书法以行草见长,遒劲而秀逸,厚重且古朴,擅写自书诗,书卷气郁郁芊芊;小楷颇具倪云林、文征明小楷典雅脱俗之风神。如今梁志斌已到了“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创作佳境,每日笔耕不辍,作诗写字画画,还擅用硬笔书写题画诗,足见其功力。
△《自书七言联》45x
梁志斌的竹梅属于典雅的文人画,墨梅远取王冕的清新、脱俗之气,近学秦仲文的构图及笔法,借鉴王雪涛用色之绚丽、烂漫;墨竹除学习秦仲文之外,还临习了元明各家的墨迹,正如梁志斌诗中所谓:“元明李夏皆高手,略取风规入画中”;另外朱砂竹、绿萼梅也是秦仲文的偏爱,梁志斌亦继承了这一特色,加之题画诗的点睛之妙,使作品诗书画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自己格调高雅的文人画风貌。
梁志斌的题画诗借画咏志,提升内涵,抒发自己高尚、儒雅的艺术追求,赋予有限的画面以更多的未尽之意,这是文人画的魅力所在,也是梁志斌学习文人画的追求所在,更是他发挥自身诗词特长、彰显文化功底的自信所在。因此在梁志斌的绘画作品中始终有诗有书,诗书画相互补充和映衬,这是他有别于同侪的独到之处。
作为传播诗书画艺的教育工作者,梁志斌用诗句概括了自己毕生的追求,读来十分贴切:
诗文书画莫相夸,教席谆谆实且华。
辛苦一生堪慰藉,春风桃李满园花。
如今梁志斌虽八十有三,于艺术创作,仍壮心不已。八十岁时编辑了《简易斋吟稿》,
喜爱诗词的朋友可参考《荣宝斋》年第6-7期上的连载。
供稿:宏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