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365,每天一本好书楚辞下

擅长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218/5941764.html

名著概要

《楚辞》一书中选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及宋玉的《九辩》、《招魂》等名篇。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余句,余字,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抒情诗。它的写作年代,是在屈原被放逐之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班固把“离骚”解释为“优作辞”;王逸则把“离骚”解释为“离别的忧愁”,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总之,这是屈原在政治上受到严重挫折之后,面临个人和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离骚》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商兮”开始,诗人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叙述他是楚王的同姓,记叙自己降生在个吉祥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赐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并且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追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党人”是同诗人敌对的,代表着邪恶。他们只顾荀且偷安,使楚国的前景变得危险面渺茫,还“内恕己以量人,各兴心而嫉妒”,“谓余以善浮”,诬蔑诗人是浮邪小人。诗人受到沉重的打击,却更激起了诗人的高做和自信。他反复用各种象征手法表现自己高洁的品德。同时,再三坚定地表示:他决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协从俗,宁死也不肯丝毫改变自己的人格。而后诗人在想象中驱使众神,上下求索他来到天界,然而帝阍——天帝的守门人却拒绝为他通报。他又降临地上“求女”,但那些神话和历史传说中的美女,或“无礼”而“骄傲”,或无媒以相通诗人转而请巫者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给予指点。灵氛认为楚国已毫无希望,劝他离国出走;巫咸劝他留下,等待君臣遇合的机会。于是,诗人驾飞龙,乘瑶车,扬云霓,鸣玉鸾,自由翱翔在一片广大而明丽的天空中。在幻想中,正当诗人“高驰邈邈”的时候,“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离开故土,既不能改变自己,又不能改变楚国,那么,除了以身殉自己的理想,以死完成自己的人格外,也就别无选择。《离骚》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异彩。诗人以炽烈的情感、坚定的意志,追求真理,追求完美的政治,追求崇高的人格,至死不渝,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九章》由九篇作品组成:《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章》的内容都与屈原的身世有关,这与《离骚》相似。在《九章》中,《橘颂》的内容和风格都比较特殊。作品用拟人化的手法,细致描绘橘树的灿烂夺目的外表和“深固难徙”的品质,以表现自我优异的才华、高尚的品格和眷恋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怀。在描写过程中,诗人既不黏滞于作为象征物的橘树本身,又没有脱离其基本特征,从而为后世咏物诗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其他篇章,多为屈原在放逐期间所作。《涉江》是屈原在江南长期放逐中写的一首纪行诗。诗中叙写作者南渡长江、又溯沅水西上、独处深山的情景。其中的风光描写最为人称道。楚辞中这类风光描写,成了后代山水诗的滥觞,屈原也被推为我国山水文学的鼻祖。《哀郢》作于秦将白起攻陷楚都以后。屈原在流亡中,亲眼目睹了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心情沉痛,写下这首诗,哀叹郢都的失陷。《怀沙》是屈原临死前的绝笔。诗人一面再次申说自己志不可改,一面更为愤慨地指斥楚国政治的昏乱,表现出对俗世庸众的极度蔑视。诗人希望世人能够从自己的自杀中,看到为人的准则《九章》的大部分都反映了屈原流放生活的经历,这些诗篇善于把纪实、写景与行情相结合,以华美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写出复杂的、激烈冲突的内心状态。

《天问》是一篇奇文,它就自然、历史、社会以及神话传说,一口气提出个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在当时已经有公认答案的,但诗人并不满足,还是严厉地追问,想找到新的答案。比如尧舜,在当时已被儒家奉为偶像,在《离骚》、《九章》中也被反复当作理想政治的化身来歌颂,但在《天问》中,他们仍然不能逃脱深刻的怀疑。

《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它明显受到屈原的影响。《九辩》中袭用或化用《离骚》、《哀郢》等作品中现成语句的地方共有十余处。《九辩》借悲秋抒发“贫上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塑造出一个坎坷不遇、憔悴自怜的才士形象。《九辩》的哀愁,主要是一种狭小的、压抑的哀愁,基调是“惆怅兮而私自怜”。宋玉的文才,他的怀才不遇的遭遇,他的见秋景而生哀的抒情模式,都影响了后世标榜清高而自惜自怜的文人,写出许多伤春悲秋的诗文。

阅读指导

楚辞受楚地歌谣的影响很深。楚歌的体式和《诗经》不同,不是齐整的四言体,而是每句长短不一,句尾或句中常用“兮”字作语气词。这也是楚辞的显著特征,阅读时不可不注意。

楚地盛行的巫教也影响了楚辞,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楚辞充满奇异的想象和炽热的情感。诗人在表现情感时,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比如《离骚》由“神游”到“降神”,都借用了民间巫术的方式。这是楚辞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

中原文化对楚国的影响在楚辞中也有明显的痕迹。《九章》中的《橘颂》全诗都用四言句,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看作《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这种影响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融合过程的反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