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汉字的改革历程史,差一点我们就没有汉

北京皮肤科医院在哪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16602.html

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代的国家,尽管经历了各种的战乱、外族入侵和统治,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但存活了下来,并且仍不断散发着生机。

从下面这段翻译,我们先来体会一下汉字的魅力。

英文原文

Yousaythatyouloverain,butyouopenyourumbrellawhenitrains.Yousaythatyoulovethesun,butyoufindashadowspotwhenthesunshines.Yousaythatyoulovethewind,butyoucloseyourwindowswhenwindblows.ThisiswhyIamafraid,Yousaythatyoulovemetoo.

普通翻译版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下雨的时候你却撑开了伞;你说你喜欢阳光,但当阳光播撒的时候,你却躲在阴凉之地;你说你喜欢风,但清风扑面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我害怕你对我也是如此之爱。

文艺版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

诗经版子言慕雨,启伞避之。子言好阳,寻荫拒之。子言喜风,阖户离之。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离骚版君乐雨兮启伞枝,君乐昼兮林蔽日,君乐风兮栏帐起,君乐吾兮吾心噬。

五言诗版恋雨偏打伞,爱阳却遮凉。风来掩窗扉,叶公惊龙王。片言只语短,相思缱倦长。郎君说爱我,不敢细思量。

七言绝句版微茫烟雨伞轻移,喜日偏来树底栖。一任风吹窗紧掩,付君心事总犹疑。

七律压轴版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轻撑细细香。日送微醺如梦寐,身依浓翠趁荫凉。忽闻风籁传朱阁,轻蹙蛾眉锁碧窗。一片相思君莫解,锦池只恐散鸳鸯。

这么美妙的汉字,其实也一度面临着消亡的危险,那就是汉字的拉丁化运动。

现在人们普遍熟悉的汉语拼音,其实就是拉丁化的产物,不过汉语拼音只是吸收了西方拉丁文易于表音的优点用来给我们的汉字标识读音,并没有取代我们的汉字。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汉字改革的那些事。

汉字被改革的社会因素

为什么要进行汉字的改革呢?

汉语的拉丁化运动的根源还是清末中国积贫积弱,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我们的国门轻易的被打开了,中国的精英层被打蒙了,彻底打破了中国固有的文化自豪感。

曾经自认为的天朝上国,居然在蛮夷面前这么不堪一击,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救国图强的策略。中国的落后是由于科技的落后,而科技落后被归结为教育的落后,教育的落后就被推演为文化的落后,在自我贬低自身文化的前提之下,改革中国文字也就自然成为了变法图强的选项之一。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是可以脱离于发音而独立存在,看我们的国情就能知道,尽管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有各地的方言,但是却能使用同一套文字系统,即使来自不同地方的两个人说话互相听不懂,但是毫不影响通过文字进行交流。

这是我们汉语的一大优势,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同时也是它的劣势,由于发音和书写是两套独立的系统,因此在推广教育、提高大众的识字率上比较困难。

而字母的发音和意思能够做到统一,因此学习拉丁语就比学习汉语的汉字相对容易一些,看到字母在这方面的优点,同时在面对和西方的巨大差距,当时的很多中国人就对西方产生了盲目的崇拜,认为他们的一切都是先进的,包括我们的精英阶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轰轰烈烈的汉字拉丁化运动在上层社会展开了。

汉字拉丁化运动的黄金十年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这些振聋发聩的声音,现在看到这些,都隐隐觉得背后发麻,庆幸这场运动没有成功。

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

蔡元培在《汉字改革说》中认为:“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后的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是汉字拉丁化运动的黄金年代。年刊发的《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一文,更是将废除汉字的运动推向了高潮。该文由蔡元培、孙科、柳亚子、林庚白、鲁迅、郭沫若等位文化名流联名签署,看看这篇文章的签名就足见当时改革汉字的声势的浩大。

民国时代汉字拉丁化的终结

当然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汉字的拉丁化,保字派是极力反对汉字的拉丁化。由于两派巨大的分歧,“五四”运动的领袖陈独秀于年,在两派之间采取了一个折中话的方案,既不统一废除汉字,同时同意使用字母拼写汉语。

之后尽管拉丁化运动掀起了狂潮,加之日本侵华,政局动荡,汉字的拉丁化最终失败了。年,国民政府颁布“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的命令,标志着民国时期汉字拉丁化运动失败。不过,汉字的简化运动也为建国后使用简体字奠定了一定基础。

新中国汉字拉丁化的过程

由于受到同样思潮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承了汉字拉丁化这一进程。十月革命之后,苏联和国内的瞿秋白等发起文字拉丁化运动,并组建委员会开始研究汉字拉丁化的问题。

建国后,对于汉字的改革也一直没有中断,毛泽东同志对于汉字的改革也非常支持。对于文字改革,毛主席作了不少指示,后来在一次会议上讲要实行拼音化、拉丁化。

新中国的汉字的拉丁化运动和斯大林也不无关系,年,毛泽东出访苏联,在一次和斯大林的谈话中聊到了国民教育和文字改革问题。当时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你们应该创造一套自己的字母。”

周总理对汉字改革方向的指示

周总理对于汉字的改革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周总理在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的表述:“首先,应该说清楚,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它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

这一说法后来成为了拉丁字母和汉字之间界限的官方标准。从此,改变了汉语“拉丁化方向”的政策方向,拼音开始作为拼写注音工具,从属于汉字,“汉字拉丁化”以失败告终。

汉字作为我们的文化瑰宝,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要继续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