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今天学习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端午粽》,本篇课文出自作家涂再华所著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作者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及花样。这堂课咱们继续认识生字、积累词语、读好长句子。
课文内容
《端午粽》讲述了“我”想起端午节时外婆煮的粽子,它的样子好看,味道十分好吃,花样也多。后来知道了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学习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组词会运用“午、节”等7个生字。继续积累立字旁“立”米字旁“米”这两个偏旁。
2、本课的词组较多,首先学生要通过图文结合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能区分“掀开”“剥开”的意思。
3、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词语,比如“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
4、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读好长句子,并通过场景的描述,画面的想象。感受作者对端午粽的喜爱之情。
5、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能够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来历。
介绍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他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各地端午节习俗不同,主要有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等。
课前预习
在上课之前同学们朗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卡,本套自主学习卡是济宁小学老师原创。老师把本课的重点词语及要求会写的生字给同学们整理下来,再加上字词句的应用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最后的根据课文填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课文朗读
本文的词组较多,在读词组“…的…”时,我们可以用拆分法,来分步呈现词语地意思,读的时候要更加的柔和,更好听,更有节奏感。
本课的长句子也是朗读重点,同学们在读之前可以尝试着对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解,先弄明白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法练习巩固,有感情地朗读长句子。
精读课文,整体理解
本文共有4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围绕着端午粽描写了具体的内容。
第1自然段作者先介绍了在端午节时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来吃。
第2自然段又具体分别写了粽子的颜色、香气及味道。
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比较多。
第4自然段写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读读第一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总会”一词能感受到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我们和外婆的习惯。
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本段话介绍的外婆包的粽子哪些方面的特征?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是讲的粽子的样子。作者是用由外及里的顺序来描写粽子样子的。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这是讲的粽子的香味“一股清香”。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这是讲的粽子的味道“又黏又甜”。
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外婆包了哪些粽子?
“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说明粽子的花样多。
我吃了外婆家的粽子,感觉怎么样?
“美滋滋”
尝试用“美滋滋”造句:我考试考了分,心里美滋滋的。
读了第四自然段,所以说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吃粽子?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介绍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第1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其作品《离骚》《九歌》
等为世人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