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节,前面过了多少个端午节了,端午节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细细想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填了一阕词感怀屈原。
《长相思》相识的矜持
雨连涟,泪连涟。哀郢怀沙痛不眠,身沉汩水怜。
古流传,今流传。米粽龙舟断续缘,夜深魂梦牵。
当然,今天重点不是分享自己的作品,而是分享古人的词作。因此,选了八阕与端午节有关的词作,和大家一起欣赏欣赏。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如下:一是看看古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二是看看古人过节时的心绪和情思;三就是提前烘托过节的氛围。
分享之前,还是简单概括一下:八阕词八位词人,词风多样,你能读到淡雅和忧伤,也能读到的悲壮和豪情,还能读到欢乐与祥和,也可能读到我所没有读到的东西。此处解注相对简单,重点还在词作本身,下面就开启分享之旅。
第一阕是欧阳修的《渔家傲》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注:本词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北宋时期端午节的风俗人情,虽以佳人作引,烘托的却是端午的过节气氛。通篇读来,端午的习俗是清晰的,佳人的形象是淡雅的。至于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或许也有词外之音。
第二阕是陈与义的《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在词人对屈原的凭吊中,夹杂着自身深深的回忆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或许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词人的爱国情怀是相通的,让本词悲壮之感颇为浓烈。如此看来,词人的这个端午节真实思绪万千啊!
第三阕是杨无咎的《南歌子》
小雨疏疏过,长江滚滚流。落霞残照晚明楼。又是一番重午,身寄南州。
罗绮纷香陌,鱼龙漾彩舟。不堪回首凤池头。谁道于今霜鬓,犹自淹留。
注:又是一年端午节,羁旅漂泊之感与风景的秀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词人似乎不是在过节,而是在思念过往。如今垂垂老矣,剩下的就是回忆了。
第四阕是陈著的《江城子》
年年端午又今朝。鬓潇潇。思摇摇。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看飞桡。夺高标。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注:“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该词句中“独醒”来自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句。该词句读下来又有屈原《招魂》篇的影子。通篇读来,词人对屈原思之深,感情之浓厚。
第五阕是张孝祥的《点绛唇》
萱草榴花,画堂昼永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
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
注:本词描述的是端午的热闹氛围,包含着多种习俗,有助于我们对南宋端午节日的了解。读完本词,寻一派安平祥和的景象。
第六阕是陈维崧的《贺新郎》
旧事思量否。记年前、天中佳节,沉吟搔首。此日伤心人渐老,谁耐离骚系肘。喜绕砌、葵榴初绣。笑看五丝缠艾虎,问汝曹、猛气凭陵久。何故缚,女儿手。
楚天一片惊涛吼。沸中流、锦袍雪舰,笳鸣鼓奏。错认兰桡争吊屈,惹起鱼龙僝僽。都不见、椒浆桂酒。罨画从来无竞渡,也幸无、下濑戈船走。渔夫醉,唱铜斗。
注:读此词,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词中的情绪是饱满的,场景是鲜活的,有气象。
第七阕是项鸿祚的《清平乐》
客中心绪,只怕流年去。才见河桥飞柳絮,又是榴花端午。
醉眠休恨啼鸦,伴人明月窗纱。归梦不如不作,醒来依旧天涯。
注:这阕词写的是端午吗?它写的是端午时节人的情态,有一种忧愁,时而淡时而浓,却总是挥之不去,言之不尽。
第八阕是汪懋麟的《齐天乐》
天中时节多风雨,犹记去年重午。京洛初归,人称得意,画楫暂停江渚。芳尊快举。看菖叶扶疏,榴花媚妩。兄弟同舟,单衣新换忘炎暑。
年华去如流水。忽壮心消歇,不堪重数。弱女牵丝,娇儿射粽,又是端阳一度。閒情何处。觉懒慢新成,无端怀古。痛饮千钟,读离骚一部。
注:这阕词写出了上下篇跨越两年的端午节,上篇回忆颇浓,下片感概犹增。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年华的惋惜之情。
以上词作的挑选,还是费了不少功夫。读完以上词作,不知道您更喜欢哪一阕?可以留言分享呢!#端午节#
我是作者诗词梦想Jia,佰顾无名,相识的矜持。感谢素材库提供的图片。如果对我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