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王少侠,语文不用怕。
大家好,我是王少侠。
欢迎大家和王少侠一起学习语文,爱上语文。
笔记、错题集、教科书,这三个是学习的重要阵地,对于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学生更是如此。
而这三个当中,笔记又是重中之重。
可以这么说,会不会做笔记是最考验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指标。
01
语文的笔记重在“积累”二字。
但这里的“积累”绝不是单纯的“堆放”,一股脑儿随便记,今天记这儿,明天记那儿,或者抱成团,撕扯不开。
真正的“积累”应该是“安置”,妥善地安放,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家可归,有迹可循。
一般的笔记法
1.记在书上
凌乱不堪,课文内、书壳上,哪儿哪儿都是。只要有空白的地方,随时会被占坑。
后果:知识点散乱在各种地方,查找不易,急得想抽自己耳光。
2.记在试卷、练习上
记得很详细、很认真,而且这部分的知识大多是拓展性的,比课内的要丰富、有营养,往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学生几乎不会拿出来看。
后果:试卷、练习积压太多,往往被“珍藏”或丢弃,拿出来复习不现实,等于作废。
3.记在笔记本上
没有章法,从P1记到P,知识点未得到系统的安置。
后果:复习一类知识点要反复跨越山海,看得眼花缭乱,心率不齐,有种骂人的冲动。
举个例子。
老师今天讲了一份综合试卷,每类题型有若干新的知识点。
有学生在笔记本的1-2页做笔记,并且是按照成语、语病、文学常识、文言字词的顺序记下的。
这样做当然可以把这份试卷的知识点收入囊中,看不出什么问题。
但是,下次的练习有新的知识点,是否从第3-4页继续写下去呢?
可以是可以,但看起来很乱,想搜索目标知识点非常困难,尤其是在笔记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
那究竟该怎么办呢?
02
别着急,王少侠给大家准备了语文笔记实操手册。
准备一本专门的语文笔记本,页左右。分为两部分记录,如P1-P60给课内,P61-P给课外。
课内知识
以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为例:
课上,先在课本上做好笔记:生字词的字音字形字义、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等。
课下,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到语文笔记本上,最好先尝试着回忆一下,再对照课本笔记找出自己的疏漏之处。
如此,从第一课记到最后一课。
下次考试前,只要拿着笔记本复习课文就可以了。
课外知识
事先划分区域,如P61-P65成语、P66-P70:语病、P71-P75文学常识、P76-P80文言文等等。
同样,举个例子。
1.成语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2.语病
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工作效率。
谓语残缺: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狂风和暴雨说下就下。
谓宾搭配不当: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要增加学习效率。
3.文学常识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该书为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
4.文言文
虚词
以:①因为——以其境过清
②表目的,来——静以修身
③把——投以骨
实词
立:即位——中山武公初立
逾:越过,超过——及诉者逾宿忿渐平
翻译句子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
有人可能觉得太多太累了,做不下来。其实完全多虑了。
现在看起来好像很多,但实际上每天要做的很少,只需每2-3天往不同区域里填充内容即可。语文的知识比较零碎,就是需要一天天、一点点积累。
如此,一个萝卜一个坑,各就各位,井水不犯河水。知识点系统化之后,看起来一目了然,学习效率蹭蹭蹭往上涨。
当然了,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笔记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和符号标注重点,方便有针对性地学习。
到了后期,这本笔记绝对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点滴的力量。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下一讲我们再见。
我是王少侠,感谢侠客们光临小岛。
您的每一次评论、收藏、转发,我都认真地当作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