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末贫士而言,人生实苦。生命是漫长无涯的荒野,跋涉艰难,偶有微光萤火似的快乐,每个人都急切地凑近那一点光亮,并以这点光证明自己真实地活过。世道动荡,遭逢乱离与无常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草芥平民都得面对的常态,终其天年、安静地死在自家床上竟成了奢望。王粲《七哀诗》里写到: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动荡、漂泊、分离、死亡,交织成一曲时代的悲怆歌曲,在死亡的巨大阴影下,谁不忧心如焚?谁不心悲如长风浩荡?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曹丕也在死神森森峭目的注视下,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诗经》里有人生的艰难与生活的困苦,而先民以淳朴直率的真性情直面痛苦,他们在呼号控诉中释放了悲哀,我们在那些曝晒在乡野阳光下、洗濯于清流中的诗句里,更能感受生的快乐和生命力的张扬。《离骚》《九章》里有屈子难以抑制的悲愤,有缠绵忠贞的情思,有上下求索的执着,有追寻政治理想而不得的哀恸,那些诗句是一个伟大心灵的剧烈震颤,如闪电划过夜空,让人颤栗,也让人在心生崇敬之余净化了心灵。而汉末是一个发现死亡的时代,亦是一个生命觉醒的时代,在《古诗十九首》里,悲哀与痛苦是如此普遍而深沉,像冬日河里结的厚冰下迟缓而寒冷的水流,那些失意的贫士饱经忧患,深刻地体验过生命价值和尊严被剥夺的灰冷,他们自然会对在孤独中任由青春流逝、在沉默里等待生命凋零的女子产生“同情”,发而为诗,便有了自己彷徨失意的叹息与思妇充满愁思别绪的怅恨之声。这十九首诗写出人生的各种苦味。01因生命短暂而悲苦: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考;02因盛衰无常而凄苦: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03因世态炎凉而酸苦: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04因生活艰难而困苦: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05因别离忧伤而心苦: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06因红颜易老而愁苦: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为抵御这些不断侵袭生命的“苦”,贫士们设想出理想的人生——求荣名、耽游乐、饮美酒、衣纨素、策高足、据要津,他们试图在有限而无常的生命里增加快乐的密度,以此肯定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对世俗欲求的追逐来消解对死亡的困惑和恐惧。然而,追求感官快乐、纵欲式的享受掩不住彻骨的悲凉。至于对功名,他们的态度陷入了矛盾的境地,一方面肯定,一方面又感叹“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在一切挣扎努力都变成更大的虚无之后,也许只有爱才是有生命温度的东西,这大概是19首诗中有12首都写爱的原因吧!当然,《古诗十九首》里写爱的诗也有“苦”味,荡子远行不归、思妇空床独守是基本情境,每一个耿耿长夜都是女子们最难熬的時刻。相较之下,《庭中有奇树》《客从远方来》两首甜多于苦。同样是见芳物而欲赠远人,《涉江采芙蓉》里出现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的行人形象,最终以哀叹收尾,芙蓉的绮丽幽芳也不能抚平女子的忧伤。但在《庭中有奇树》里,我们看到了奇美的树、耀眼的花,嗅到沁心的馨香,还有香味一样的爱,苦味是若隐若现的,甜香是直接的、能击中人心的。那一刹那的甜已足够让我们相信,有爱的人生才是值得的。读《古诗十九首》让我们想起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我啜饮过生活的芳醇付出了什么,告诉你吧不多不少,整整一生他们说,这是市价他们称了称我的分量锱铢必较,毫厘不爽然后给了我我的生命所值一滴,幸福的琼浆!或许,狄金森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滴幸福的琼浆,她才会忍耐人生给予她的凄苦和荒凉。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23.7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