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篇是探讨艺术构思问题。从此篇至第四十四篇都属于创作论部分。本篇句句皆是经典,很值得背诵下来铭记于心,希望读到此篇的朋友将它熟读至背诵的程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第二十六篇《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出自《庄子·让王》。意思是说虽然身体远在江湖,但却心系朝廷,念念不忘。这其实是在形容人的精神活动。人的精神活动是不受时空的局限,无边无际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当作家静静思考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和古人对话;在他的容颜隐隐有所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作家在吟哦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以上这些就是构思的神奇效果啊!艺术构思想象有不受时空限制、变化迅疾莫测的特点。“神”指变化迅疾莫测,“思”指心思、想象,“神思”作为一个词组,是以“神”形容心思、想象的特点。因此,构思的妙处,是在使作者达到“神与物游”的奇妙境界,令作者的精神情志与万物景象融会贯通。“神与物游”四字蕴涵很丰富的内容,涉及到文学、美学、哲学等诸多方面,细细论述下来,可以写一篇论文了。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yuè)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人的精神活动是很奇妙的!精神蕴藏在内心,却为人的情志和气质所支配;外物触及到作者的耳目时,主要是靠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如果语言运用得好,那么事物的形貌就可以完全刻画出来;但若是支配精神的关键有了阻塞,那么精神就不能集中了。因此,作家要培养陶铸自身的情志和气质,在进行构思的时候,必须做到沉寂宁静,思考专一,使内心通畅,精神净化。为了做好构思工作,作家首先要认真学习来积累自己的学识,其次要辨明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再次要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得对事物的彻底理解,最后要训练自己的情志来恰切地运用文辞。这是写作的主要手法,也是谋篇布局必须注意的要点。“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说法。能工巧匠在使用工具的时候,头脑中已经有了物体的模样。构思也是这样,意在笔先,在下笔之前,作者的想法就已明确,并探索写作技巧来定绳墨。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作家在刚开始构思的时候,会有无数的念头涌上来,作家要将这些抽象的意念给予形象具体的表达。“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不管作者的才华有多少,他的构思都可以随着风云变幻而任意驰骋。“气倍辞前,半折心始”,许多作者在刚下笔的时候,有无数的想法,气势、想象都远远超过了文辞,但是等到文章写成的时候,最初的想法却打了一半的折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文意出于想象,所以容易出色;但语言比较实在,所以不易见巧。由此可见,文章的内容来自作者的思想,而语言又受内容的支配。二者如果结合得密切,就天衣无缝,否则就会远隔千里。有时候,某些道理就在自己心里,却反而到天涯去寻找;有时候,某些意思本来就在跟前,却又像隔着山河似的。所以,作家要驾驭好自己的心灵,锻炼好写作的方法,而无须苦思焦虑;应掌握好写作的规则,而不必过分劳累自己的心情。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沉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人的天资禀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才思敏捷,有的反应迟缓。文章的篇幅,也是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司马相如含笔构思,直到笔毛腐烂,文章始成;扬雄作赋太苦,一放下笔就做了怪梦;桓谭因作文苦思冥想而生了病;王充因著述用心过度而气力衰竭;张衡思考作《二京赋》费了十年的时光;左思推敲写《三都赋》长达十年以上。这些虽说篇幅较长,但也由于构思的迟缓。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瑀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淮南王刘安在一个早上就写成《离骚赋》;枚皋刚接到诏令就把赋写成了;曹植拿起纸来,就像背诵旧作似地迅速写成;王粲拿起笔来,就像早已做好了一般;阮瑀在马鞍上就能写成书信;祢衡在宴会上就草拟成奏章。这些虽说篇幅较短,但也由于构思的敏捷。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那些构思较快的人,对写作的主要方法心中有数,他们机敏得好像未经考虑就能当机立断似的。而构思迟缓的人,心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思路想法,几经疑虑才能看清楚,细细推敲之后才能决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弱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文思敏捷的人很快就能够写成功,而文思迟缓、思虑过多的人要历时很久才能写成。这两种人写作,虽难易不同,但同样都需依靠多方面的训练。假如学问浅薄而又写得慢,才能疏陋而只是写得快,这样的人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因此,在创作构思时,必然出现两种毛病:思理不畅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常常内容贫乏;文辞泛滥的人又常常写得杂乱。因此,增进见识可以补救内容的贫乏;突出重点可以纠正文辞的杂乱。如果见识广博而又有重点,那么,对于创作构思就很有帮助了。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作品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风格也各式各样。粗糙的文辞中会蕴藏着巧妙的道理,平凡的叙事中也有可能产生新颖的意思。这就像布和麻一样,麻比布虽说并不更贵重些,但是麻经人织成了布,就有光彩而值得珍贵了。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此外,有些思考所不及的细微意义,或者为文辞所难表达的曲折情致,这是不易说清楚的,也就不必多谈了。因此,文章的写作,很有必要进行艺术上的再加工。必须有精细的文笔,才能阐明其中的微妙道理;也必须有懂得一切变化的头脑,才能理解各种写作方法。“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伊挚,商汤的臣子,善烹饪,曾借烹饪的道理比喻治国平天下的方法,他说:“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烹饪的奥妙是难以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轮扁,古代善用斧子的工匠,他说:“斫轮,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运用斧子的巧妙用语言是难于说明白的!刘勰借伊尹言鼎、轮扁语斤的典故意在说明:为文之事的确是很微妙的啊!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心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结虑司契,垂帷制胜。最后,刘勰做总结说明:作家的精神活动与万物的形象相结合,从而构成作品的各种内容。外界事物以它们不同的形貌来打动作家,作家内心就根据一定的法则而产生相应的活动。然后推敲作品的音节、声律,运用比兴的方法;辅以所掌握的构思法则,创作就一定能够成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