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楚辞吟诵会现场记面朝大江诗在民间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4.html
湖北日报讯图为昨日,“诗在民间——屈原故里楚辞吟诵会”现场。图为昨日,台湾诗人古月流着热泪诵读诗篇。记者别鸣王理略(图片均为记者刘曙松摄)江风浩荡,屈子眺望。身穿洁白唐装的秭归县一中教师向清德,虔诚吟诵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台下,来自宝岛台湾的著名女诗人古月,听着这传诵千年的诗句,忍不住潸然泪下。昨日下午,一首首或激昂满怀、或温柔恬静的诗歌在秭归屈原祠的上空回荡,这里正在举办第五届中国诗歌节“诗在民间——屈原故里楚辞吟诵会”。百余名诗人齐聚屈原故乡,以吟诵会的方式展现诗歌的美好,让诗歌在民间“唱响”。诗人都有“屈原情结”秭归,古诗中走出的小城;屈原祠,被诗歌浸润的地方。中国每一位诗人都有“屈原情结”,屈原的诗篇《楚辞》是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说:“蓝墨水的上上游就是秭归”,诗歌已成为秭归的重要文化标识。秋阳之下,屈原祠歇山重檐,三面牌楼,六柱五间,“屈原祠”三个大字为郭沫若先生手写,牌楼上方正中“光争日月”金字闪烁,蔚为壮观。屈原祠与三峡大坝相对而望,湖光山色,风光秀丽。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在此相聚,李元胜《过张北镇》,大解《风来了》,郑小琼《鸟》,刘年《写给儿子刘云帆》,郑承志、郑艳丽朗诵屈原作品《湘君》等依次亮相,他们深情的朗诵或吟唱好似徜徉于古诗文的长河中,再现了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精髓。诗一直在民间传承率先登台的秭归教师向清德是县里诗会的常客,不仅自己吟诵,还经常主持诗会。“我特别喜欢诗歌,像刚刚表演的《橘颂》,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当然,不光是我喜欢,我们这边可谓人人会吟!”谈到诗歌,向清德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作为屈原的故乡,秭归的老百姓都喜欢诗歌,像秭归茅坪镇的初级中学,每周一上午的升旗仪式后,都会在操场上齐声吟诵屈原的名篇《橘颂》《离骚》等。”用向清德的话说,诗一直在民间传承!秭归,民间诗社就有15个,会员超过人,会员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才8岁。每年,这些民间诗社会举办超过50场的活动,一方面交流心得,诵读诗作,同时也是表达对屈原最质朴的崇敬之情。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爱诗歌,在秭归,学校的教材收录了大量名篇,供学生课余提升诗歌的鉴赏水平,让他们逐步喜爱上诗歌。向清德告诉记者:“在秭归,诗歌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乐平里,当地农民喜欢旧体诗,而县城里的人喜欢现代诗歌,各种诗会让诗歌在民间不断发扬、传承!相信这次诗歌节在宜昌举办,会吸引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