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的楚辞研究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39.net/disease/a_m7kpmsm.html
早期的“楚辞”西译最大的特点有两点:一是选材以屈原的诗篇为最主,尤其是《离骚》和《天问》两文;二是基本上属于纯粹的翻译,部分译者了方便读者理解和接受,适当提供一点原作者等方面的背景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研究特点发生转向,西方汉学阵容逐步壮大,关于《离骚》和《天问》以外的诸多“楚辞”篇目也多有选取和译辑;更多的译者目的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翻译,而是在翻译的基础之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楚辞”语言和文化研究。年,奥地利汉学先驱(维也纳大学东方语言与文学教授)、德籍学者奥古斯费兹曼(AugustPfizmaier)在维也纳皇家科学院报告第3期上发表《离骚和九歌:公元前三世纪中国诗二首》一文,对《离骚》和《九歌》两诗进行了德文全译,这是欧美世界对“楚辞”诗篇的首次译介,费译本瑕瑜共存。年,德国学者孔好古全译《天问》(后由其女婿兼得意门生叶乃度整理并由莱比锡大亚细亚出版社出版,题为《中国最古老的艺术文献一一天问》),并附撰长篇考证文字。孔好古所撰的另外一篇文章一一《公元前四世纪印度对中国的影响》,这篇论文认为《天问》中的月中玉兔、乌龟等诸多意象和印度文化中的幸福岛、吞舟大鱼等素材相仿,因而《天问》的创作受到了印度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启发。这种观点虽然牵强,但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误读”。德国汉学家叶乃度也是当代德国莱比锡派著名的汉学家,欧美汉学界知名的“楚辞”专家。年轻时拜在汉学家孔好古门下。年其《招魂》一诗译文获得莱比锡大学汉学博士学位且该文当年单独发表在《亚洲学刊》。尔后,叶氏又在该刊发表《招隐士》译文(年)和《中国古代的死神》(年),其中选译了《九歌》中的两篇,即《大司命》和《少司命》。后来又在国际汉学杂志《通报》上(年)发表《宋玉的九辩》。德国神父鲍润生就读莱比锡大学时(年)就以研究屈原的文学著作而获博士学位。年在《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报》上发表“楚辞”研究论文《屈原生平与诗作》,其中选取《东皇太一》、《山鬼》、《惜诵》、《卜居》、《渔父》和《天问》(针对性地选取了其中十二行)等篇目。年来华以后入北平辅仁大学担任教职,同时致力于汉学研究。年创办国际汉学杂志《华裔学志》,并在第一期杂志上发表屈原《九章》研究论文,其中全文翻译该诗。20世纪初期,“楚辞”出现了第一个意大利语译本。年,尼诺德桑克狄斯(NinodeSanctis)由圣德尼法译本翻译并在米兰出版了《离骚》全文。第二个意文“楚辞”译本出现在年,译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天主教神父雷永明(GabrieleM.Allegra)。其来华传教间(年),在上海出版《离骚》全译本。法兰西学院汉学家德埃尔韦圣德尼侯爵是“楚辞”西译的先行者之一。年,他采用中法对照的形式将《离骚》全文译成法文,并将《史记屈原列传》部分内容作为参考文献附译在后面供读者参考。从翻译目的来看,圣德尼并不意在单纯地为本族读者提供译文,更主要的目的则是借翻译《离骚》一诗向西方介绍“楚辞”这种古老的中国诗歌形式和屈原这位伟大的东方诗人。年,法国诗人埃米乐布雷蒙辑录并在巴黎出版了《中国诗歌》一册,其中选取和翻译了《诗经》、《离骚》、《乐府》等不同体裁以及不同诗人的各类诗作。可能是由于译者并不谙悉汉语的缘故,其译文存在较多的舛误,多数译诗有改写之嫌;但其译诗遣词构句非常精妙,诗意盎然,扮足显“诗人译诗”的好处和译者的过人诗才。另一个楚辞全译本是法文译本,译者是法国当代汉学家玛迪厄。玛迪厄现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专家。其关于中国典籍的著译甚多,《楚辞》全译是其中之一,该书年在法国出版,是西方汉学界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又一大成就。除此之外,法国汉学家何赖思译过《离骚》和其他楚辞篇目:《云中君》、《国荡》、《东皇太一》、《湘君》、《大司命》、《河伯》、《东君》和《山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