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第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多年。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
《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
晋朝陶渊明更是爱菊成癖,写下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等名句,至今仍脍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本期依依和大家分享一首郑思肖的宋诗《寒菊》。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诗人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
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创作背景: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便一直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寒菊》
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感兴趣的诗友可以读下《枕上诗书系列》。
枕上诗书系列全4册套装:读最美的诗,品最深情的词,做更好的自己(京东定制版赠特制明信片)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71.6购买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等。感兴趣的诗友可以读下《宋词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马未亲笔推荐版!逐字逐句讲透唐诗宋词原意!中小学生无障碍阅读!作家榜出品)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8购买赏析:“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疏篱:稀疏的篱笆。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
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这两句诗,用隐喻手法。意思是说,宁可坚持自己的气节而死去,也不愿意屈服于北方蒙古统治者,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诗化用了,宋.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
小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正如今人·范宁、华岩所言:写菊便是写人,菊花不会自行掉落,只有被风吹袭后才干枯。诗人用寒菊的秉性来体现自己忠于宋朝、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菊花#诗友们,郑思肖《寒菊》赏读完了,您有何感慨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如果喜欢小女子的作品,请帮忙点赞、推荐,留言或转发,谢谢啦!!!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