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晚秋天
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这首词可谓词人一生的总结,浸透着悲苦凄凉的情感。全词三叠,抒写从黄昏到天明的思绪情怀,以时间为顺序展开铺叙,将往昔、现实、写景、抒情、叙事结合在一起,回环往复,笔势波澜纵横,声韵谐婉,脉络清晰。南宋词学家王灼引述前辈的话说:“《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碧鸡漫志》卷二)这可见《戚氏》曾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认为其凄凉悲怨的情调可以与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
全词分上、中、下三片,通篇音律谐协,句法活泼,平仄韵位错落有致。这首词以时间为统摄全篇的线索,上片描写晚秋微雨后的薄暮景象,中片写入夜更阑后清宵独处的黯淡心情,下片则写深夜将晓时分,对少年时代寻欢作乐生活的回忆,并抒发了往事如梦的悲怆感慨。全词重在表现远旅独宿的行人悲秋伤感,对功名未就、一事无成,而前程渺茫、年光虚度的颓唐心境,是柳永词作中的名篇。
词的上片描写暮秋时节的萧疏景象,集中呈现了能勾起旅人愁肠与伤感的种种意象,并为全词定下凄楚伤感的感情基调。首句交代时间、主人公所在的处所和当时的情景。晚秋时节,刚刚下过一阵微雨,庭前窗下,一片凄凉冷落之感。“一霎”句,谓一阵微雨洒在了庭院的长廊上。接下来的三句,词人转移视角,审视周围的秋景、秋色。他看到篱边的菊花已经凋零稀疏,井旁的梧桐衰叶凌乱,在雨后笼上了淡淡的烟雾。“槛菊萧疏”谓雨打菊残,零乱萧条,故云萧疏。“井梧”句意谓雨打叶落,水雾点点。因梧桐叶大,容易遮阳挡雨,故唐宋时多于井旁植梧。如唐彦谦《红叶》云:“薜荔垂书幌,梧桐坠井床。”陆游《秋思》:“黄落梧桐覆井床,莎根日夜泣寒。”以上五句写近景。接着,作者将目光投向远方,并由远处的景物而联想到古人,抒发了思古之幽情。他心情凄然地远望江河与关山,但见飞云阴沉黯淡,夕阳低垂若闲。“飞云”句:谓看不见江关,只能看见飞云暗淡,夕阳明灭。这里以“黯淡”写飞云,实际上关涉到了心情和云色的双重黯淡。而用一“间”字来写夕阳,看似平淡,实则既有拟人的意味,又与云的飞动形成了明显的动静互衬,正所谓平字见奇,朴字见色。词人心情凄然,对着秋景而动愁思,放逸胸怀,不免将心思投向了“悲秋”情绪的创始者宋玉。“当时”二句引出了宋玉悲秋的旧事,意谓无怪宋玉的悲感是在登山临水时才产生的,将悲秋的情绪做进一步的阐发。“摇落深知宋玉悲”,战国时楚国的宋玉在《九辩》中曾写下悲秋的名句,并开文人临秋色而悲怀的先河,而这些人也因此得到“秋士”的名号。“远道”三句,又由寄寓馆舍而想到前路的漫长,行人的心情是凄楚的,凄凉到心生痛楚,而他们的脚步是沉重的,早已感到倦怠而步履维艰。“倦听陇水潺”,透露出了作者的行踪和行旅的艰难,意谓听倦了陇水的潺声。陇水,河流名。李白《秋浦歌》之二:“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王琦注引《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足见陇山、陇水皆险恶,容易引发行人乡关之思。前路茫茫,行人凄楚,陇水潺,其悲可知,这种情绪将如何发落?接下来笔锋一转,融情于景,用极富秋意的景物来深化这种情绪。“正蝉吟”三句,谓寒蝉在败叶中悲鸣,蟋蟀在衰草里绝唱,两相呼应,让客子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了。上片的景物描写极具秋意,同时又用“凄然”“悲感”“凄楚”这些字眼,为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调。
中片另辟蹊径,通过流连夜景表露缠绵的思绪,追怀昔日的游乐生活,而发出一事无成的悲叹,表现的是客子的失意情绪。前四句以“孤馆”点明情境,接下来全是描写时间推移的句子,在孤寂清冷中时光流转,悄然间到了深夜。“度日如年”形容时间之慢,无意间时光难度,“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形容时间的不易知觉,无意间时光已逝。随着夜深更阑,天空中展现出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观,词人的心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由孤寂沉重到神思飞扬,由思绪绵绵到回忆留恋,由叹息功名未就到甘愿迷途不返的曲折的心路变化。“长天净”三句,刻画出了秋夜天空的美丽景象,但见长空明净,银河清浅,明月皎洁,使旅人愁苦的心绪得到了片刻的欢愉,也勾起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与留恋。绛河指天河,古代观天象以北极为基准,天河在北极之南,南方属火,尚赤,因借南方之色称之,故曰“绛河”。“思绵绵”三句抒写内心感受,突现现实处境与内心追求的矛盾带来的精神痛苦。词人由眼前的美景回想到曾经的美好时光,而这些又与眼下的处境如此相左,因此让他痛苦不堪。暗想起从前的生活,他曾经有过长期放浪形骸的状态,可以看出他在功名与放纵之间是有所取舍并且心甘情愿的。虽然功未成名未就,他依然是只顾在烟花柳巷之中偎红倚翠,经年累月,流连忘返。中篇虽简短,但在表达上多种方式并用,在手法上虚实相生,动静互现。词人的思绪在深广的时空中跳宕变换,行文流转自如,气脉通畅。
下片承接“经岁迁延”的回想,继续叙写少年时期的快意生活。“帝里风光好”三句指明那是在京城徘徊的时日,“风光好”与“年少”相合,也指当时的欢娱时光。“暮宴朝欢”,这种生活是多么频繁。“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意留连”,更加上他还有一帮狂放恣肆,不拘礼节的朋友,遇到了歌舞酒宴的场面,就往往流连其中,不肯轻易放过。这几句写出他狂放不羁的少年生活,也补足了“暗想”到的内容。“别来迅景如梭”,在回忆的虚写之后转向实写景物,用“别来”完成了转换过渡,“迅景如梭”用比喻表示时光如梭,过得很快。“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过去的生活恍然如一场梦,眼前的征程还茫茫无边,没有尽头。“念名利憔悴长萦绊”一句谓思念起过去,常常让名利萦绊着自己,因而憔悴不堪。这一句指出造成他歌酒流连和漂泊羁旅的根本原因,对名利的追求使他身心疲惫,但是却无法做到超然不顾,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科场情结和仕进梦想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心里,与血液融在一处。“追往事、空惨愁颜”,追想起过去这些事(指为名利而奔波之事),实在觉得是愁惨,他回想过去的结果是名利的落空和心境的惨淡。“漏箭移”至结束的六句,再一次回到现实中来,描写长夜向晓的时间变换和内心感受,其写时间的多变手法与高超技巧,与中片前四句所相似而又毫不雷同。“漏箭移”两句谓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夜深了,感觉到一阵寒意。“听呜咽画角数声残”,谓在黄昏时分传来画角呜咽的声音。画角是军中的号角,有人认为始自黄帝,也有人以为本出胡羌,用以应胡笳之声。其形上大下小,以竹木或皮或铜做成,外形彩绘装饰,故名画角。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令人兴奋,故军中用来报时“以惊昏晓”。“停灯向晓,抱影无眠”形容孤独的情形。“抱影”出自晋左思《咏史》之八:“落落穷巷士,抱影独空庐。”末句为全篇词眼,尽现客子在旅途中的孤苦感受和伶仃况味,为我们传神地勾画出一个对窗伤神、形影相吊的天涯倦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