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屈原
今天是端午节
我猜
你们一定又在感谢我给你们赢得了3天假期
不过我想说的是
端午节最初其实并不是为了纪念我
我们那会儿的夏天
蚊蝇滋生、疫病流行
于是人们就想在夏天之前
选择一个时间节点
举行一些活动来提醒大家预防疫病
那时候的人都觉得“五”这个数字不吉利
就把五月初五最终选定为
提示大家趋利避害的时间节点
并逐渐形成不少民俗活动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
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端午节
然后才跟我产生了关系
所以说啊
年轻人
没事儿多看看书
别一到端午节就想着放假、吃粽子
下面
我将出10道题考考你们
让你们长长知识
端午节小知识测试
10分/题60分/及格分/知识达人
1.我叫屈原。我的祖辈是楚武王熊通,那么我姓什么?
屈熊芈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C」屈原姓芈,曾经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已经把这个知识点普及了。屈原,芈姓屈氏,跟楚王同姓不同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
2.都知道《离骚》是我写的,可真正读过的人不多。所以,“离骚”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多选)
牢骚离别的思愁曲名遭遇忧患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ABCD」班固在其著作《离骚赞序》中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即遭遇忧患。东汉王逸《离骚章句》中注:“离,别也;骚,愁也。”即离别的愁思。苏辙的《次韵子瞻见寄》:“贾生作传无封事,屈平忧世多离骚。”即牢骚。文学史家游国恩《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中认为,“离骚”只是楚国当时的一种曲名。
3.我可不只写过《离骚》,还写过很多其他名篇。下面这几本书哪本不是我写的?
九辩九歌九章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A」《九辩》是《楚辞》中的一首感情深挚的长篇抒情诗,东汉王逸认为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所作。《九歌》和《九章》的作者是屈原。
4.我的名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上一句是什么?
圣人不凝滞于物举世皆浊我独清别人笑我太疯癫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B」送分题,没啥好解释的。
5.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请用我的诗翻译下这句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句诗,大意是指坚持高洁品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也无悔的忠贞情怀。后来人们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一名句以表达心志。
6.我投江之后,老百姓最早投入汨罗江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甜的咸的微苦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C」关于粽子制作的最早记载出现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俗先以二节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煑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翻译一下就是:煮粽子要用纯浓的灰汁,灰汁就是草木灰浸泡过滤后所得的汁水。粽子的用料,起初是用黍米,没有馅儿。所以,古代粽子的味道应该是灰汁的微苦!
7.哪个地区端午纪念的不是我,而是伍子胥?
江浙地区四川地区两广地区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有惊喜!
▼
「A」有确凿记载证明,端午节起源于吴越之地,是人们为纪念苏州建城鼻祖伍子胥而形成的节日,而不是屈原,两者要相差二百年左右。
8.端午节又叫“女儿节”,体现在哪一个习俗上?
兰香浴回娘家佩香囊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B」古时,女人是不出门的,等到春节,女人们走动又没有了气氛,加上农忙已开始,根本没有走动的时间了,怎么办?于是古人就选中了端午节。因此,出嫁的女人纷纷回娘家省亲,女儿节由此得名。
9.下面哪个习俗与驱邪避虫无关?
放风筝射柳悬艾叶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B」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而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是我国清明节的古老习俗之一,与辟邪无关。放风筝,称为“放殃”,意为送灾难。
10.其他不少国家也过端午,以下哪个国家端午不吃粽子?
越南日本韩国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C」韩国江陵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构成,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唯一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韩国人不吃粽子而是制作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糕。
测验结束了
各位同学都得了多少分啊
不及格的
小心屈大夫今晚去梦里给你补课哈
本文为蝌蚪君综合自网络
蝌蚪五线谱
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