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苏轼书法编年集,值得珍藏

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210907/092021_869661.html
治平二年()三十岁任京城汴梁。五月,丧妻王弗。「宝月帖」

释文:

大人令致恳,为催了《礼书》,事冗,未及上问。昨日得宝月书,书背承批问也。令子监簿必安胜,未及修染。轼顿首。

纸本行书

23.2×17.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熙宁二年()三十四岁王安石新法。「治平帖」

释文:

轼启:久别思念,不忘远想,体中佳胜,法眷各无恙。佛阁必已成就,焚修不易。数年念经,度得几人徒弟。应师仍在思蒙住院,如何?略望示及。石头桥、堋头两处坟茔,必烦照管。程六小心否,惟频与提举是要。非久求蜀中一郡归去,相见未间,惟保爱之,不宣。轼手启。

纸本行书

29.2×45.2cm故宫博物院藏熙宁四年()三十六岁上书神宗论政,四月通判杭州。「廷平郭君帖」

释文:

轼启。辱教,具审孝履支持,承来日遂行,适请数客,未得走别。来晨如不甚早发,当指见次。梅君书写未及,蜚久差人去也。李六丈近遣人责书去,且为致恳。酒两壶,以饮从者而已。不宣。轼再拜至孝廷平郭君。三日。

纸本行书

26.4×30.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致运句太博帖」

释文:

轼启。适辱教。不果即答,悚悚。晚来尊体佳安。惠贶临安香合,极佳妙,领意之厚,敢不捧当,但深感怍也。谨奉启上谢,不宣。轼再拜运句太博阁下,十六日。

纸本行书

25.6×24.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天际乌云帖」

又称《嵩阳帖》,行书,共三十六行,计三百零七个字。此帖无年款,真迹曾由明代项元汴收藏,清归翁方纲,有翁氏题跋。据清翁方纲所考,约在熙宁十年()至元祐丁卯()这十余年中所书,时苏东坡四十二至五十二岁间。应该说,这是苏氏书法艺术比较成熟时期的作品。

翁方纲收藏此帖后,又引起了是否钧填本的争论。因存世苏书钩填本很多,而此帖纸质擦损严重,“有二一描失处”,故疑之。但翁氏肯定说这是真迹本,并将此帖与《快雪堂帖》刻本逐一比较,而断定《快雪堂帖》刻本所据乃为董其昌记载所见之摹本。在没有寻找到更多的证据前,我们尊重翁氏之论,也是有道理的。

释文: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此蔡君谟《梦中》诗也。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合中。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绰约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又有人和云:“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作也。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韶又知作诗。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韶时有服,衣白,一坐嗟叹。遂落籍。同辈皆有诗送之,二人者最善。胡楚云:“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龙靓云:“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故知杭人多惠也。

元丰元年()四十三岁游徐州,王安石罢相。「北游帖」

释文:

轼启。适辱教。不果即答,悚悚。晚来尊体佳安。惠贶临安香合,极佳妙,领意之厚,敢不捧当,但深感怍也。谨奉启上谢,不宣。轼再拜运句太博阁下,十六日。

纸本行书

26.1×29.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丰二年()四十四岁乌台诗案。「次韵秦太虚诗帖」

释文: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坏。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纸本行书

30.7×45.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丰三年()四十五岁贬黄州,谪居定惠院。「京酒帖」

释文:

京酒一壶送上,孟坚近晚,必更佳,轼上道源兄,十四日。

纸本行书

26.2×14.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啜茶帖」

释文: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

纸本行书

23.2×17.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定慧院月夜偶出诗稿」

释文: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参差玉宇(下夫“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下夫“泻。已惊弱柳万”)丝垂广尚有残梅一枝亚。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不词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绕苑舍。浮浮大甑长炊玉,溜溜小槽如压蔗。饮中直(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但当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从嘲骂。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那禁泻。忆昔还乡诉巴峡,落帆武口高桅亚。长江衮衮流不尽,白发纷纷宁少借。竟无五亩继沮溺,空有千篇凌鲍谢。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少年辛苦真食蓼,老境清闲如啖蔗。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自怕。(下夫:“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苏轼书于元丰三年()。纸本。行草书,诗稿二则。

凡12行,字。尺寸失记。今不知藏所。

元丰四年()四十六岁居临皋亭。辟园十亩,躬耕东坡。「跋吏部陈公诗帖」

释文:

故三司副使吏部陈公轼不及见其人,然少时所识,一时名卿盛士多推尊之,尔来前辈凋丧略尽能称诵公者渐不复见,得其理言遗事,皆当记录宝藏,况其文章乎公之孙(师仲)录公之诗廿五篇以示轼三复太息,以想见公之大略云,元丰四年十一月廿四日眉阳苏轼书。

纸本行书

27.8×60.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新岁展庆帖」

释文:

  轼启: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稍晴起居何如?数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何如?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沙枋画笼,旦夕附陈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乞蹔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谨,轼再拜。季常先生丈阁下。正月二日。

  子由亦曾言(此字旁注),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柳丈昨得书,人还即奉谢次。知壁画已坏了,不须怏怅。但顿着润笔新屋下,不愁无好画也。

纸本行书

30.2×48.8cm故宫博物院藏「书杜甫桤木诗卷」

释文:

背郭堂成荫白茆,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下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蜀中多榿木,讀如欹仄之欹,散材也,獨中薪耳,然易長,三年乃拱。故子美詩云:飽聞榿木三年大,為致溪邊十畝陰。凡木所芘,其地則瘠。惟榿不然。葉落泥水中,輒腐,能肥田,甚於糞壤,故田家喜種之。得風,葉聲發發如白楊也。吟風之句,尤為紀實云。竹,亦蜀中竹名也。

纸本行书

27.9×85.4cm兰千山馆藏元丰五年()四十七岁两游黄州赤壁,自号东坡居士。「黄州寒食诗帖」

释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右黄州寒食二首。

纸本行书

34.5×.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获见帖」

释文:

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居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馀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再拜[1]。长官董侯阁下。六月廿八日。

纸本行书

28.2×37.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丰六年()四十八岁居黄州,夜游承天寺。

「前赤壁赋诗卷」

释文: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轼白。

纸本行书

23.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职事帖」

释文:

轼启。衮衮职事,日不暇给,竟不获款奉,愧负不可言。特辱访别,惋怅不已。信宿起居佳胜。明日成行否?不克诣违,千万保重、保重!新酒两壶,辄持上,不罪浼渎。不一一。轼再拜主簿曹君亲家阁下。八月十九日。

纸本行书

27.8×38.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人来得书帖」

释文:

  轼启:人来得书。不意伯诚遽至于此,哀愕不已。宏才令德,百未一报,而止于是耶。季常笃于兄弟,而于伯诚尤相知照。想闻之无复生意,若不上念门户付嘱之重,下思三子皆不成立,任情所至,不自知返,则朋友之忧盖未可量。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忧哀之无益,释然自勉,以就远业。轼蒙交照之厚,故吐不讳之言,必深察也。本欲便往面慰,又恐悲哀中反更挠乱,进退不皇,惟万万宽怀,毋忽鄙言也。不一一。轼再拜。

  另纸行书:知廿九日举挂,不能一哭其灵,愧负千万,千万。酒一担,告为一酹之。苦痛,苦痛。

纸本行书

29.5×45.1cm故宫博物院藏「覆盆子帖」

释文:

覆盆子甚烦采寄。感怍之至。令子一相访。值出未见。当令人呼见之也。季常先生一书。并信物一小角。请送达。轼白。

纸本行书

27.7×44.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夜帖」

释文: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纔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纸本行书

27.6×45.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满庭芳词」

释文: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书于年(元丰六年)行书,纸本,共10行96字,现藏于美国私人收藏家。元丰八年()五十岁宋神宗卒,重归朝中。「阳羡帖」

释文:

轼虽已买田阳羡,然亦未足伏腊。禅师前所言下备邻庄,果如何?讬得之面议,试为经度之。及景纯家田,亦为议过,已面白得之,此不详云也。冗事时渎高怀,想不深罪也。轼再拜。

纸本行书

27.5×22.6cm旅顺博物馆藏「久留帖」

释文:

轼再启:久留叨慁,频蒙馈饷,深为不皇。又辱宠召,不克赴,并积惭汗,惟深察深察!轼再拜。

纸本行书

30.4×25.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屏事帖」

释文:

宣猷丈丈,计已屏事斋居,未敢上状。至常乃附区区。轼惶恐

纸本行书

25.1×23.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祐元年()五十一岁任翰林学士。王安石、司马光卒。「题王诜诗帖」

释文:

晋卿为仆所累,仆既谪齐安,晋卿亦贬武当。饥寒穷困,本书生常分,仆处之不戚戚。固宜。独怪晋卿以贵公子罹此忧患而不失其正,诗词益工,超然有世外之乐。此孔子所谓可与久处约,长处乐者耶。元祐元年九月八日苏轼书。

纸本行书

29.9×25.7cm故宫博物院藏「归院帖」

释文:

此虽云同归院,亦不云宿于院中。不知别有文字,证得是宿学士院为复。只是公家传说如此,乞更批示。轼白。

纸本行书

35.1×12.4cm故宫博物院藏「归安丘园帖」

释文:

轼启。前日少致区区,重烦诲答,且审台侯康胜,感慰兼极。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耳?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人还,布谢不宣。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十二月廿七日。

纸本行书

25.6×31.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祐二年()五十二岁任经筵侍讲,侍宋哲宗。「祭黄几道文卷」

释文:

维元祐二年,岁次丁卯八月庚辰朔,越四日癸未。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辙,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故颖州使君同年黄兄几道之灵:呜呼几道,孝友蒸蒸。人无间言,如闵与曾。天若成之,付以百能。超然骥德,风骛云腾。入为御史,以直自绳。终然玉雪,不污青蝇。出按百城,不缓不拒。奸民惰吏,实畏靡僧。帝亦知之,因事屡称。谋之左右,有问莫应。君闻不悛,与义降升。吾岂羽毛,为人所鹰。抱默以老,含章不矜。环堵萧然,大布疎缯。妻子脱粟,玉食友朋。轼迁于南,秋谷五登。坐阅百吏,锥刀相仍。有斐君子,传车是乘。穆如春风,解此阴凌。尚有典刑,紫髯垂膺。鲁无君子,斯人安承。纳币请昏(婚),义均股肱。别我而东,衣被仅胜。一卧永已,吾将安凭。寿命在天,维圣艾增。君赵魏老,老于薛滕。天亦愧之,其世必兴。举我一觞,归安丘陵。尚飨。

纸本楷书

31.6×.7cm上海博物馆藏「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

释文:

次韵三舍人省上一首。纷纷荣瘴何能久?雪雨飞来翻覆手。慌如一梦坠枕中,却见三贤起江右。(刘贡父、曾子开、孔经父皆江西人也)嗟君妙质皆瑚琏,顾我虚名但萁斗。明朝冠盖蔚相望,共扈翠辇朝宣光。武皇已老白雪乡,正与群帝骑龙翔,独留杞梓扶明堂。(明日扈谒景灵,故有此句)元祐二年三月晦日。

纸本行书

30.9×47.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祐三年()五十三岁蜀洛朔党争,任礼部贡举。「跋王诜烟江叠嶂图诗」

释文: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

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

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

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

使君何従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

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

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

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

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

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

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

右书晋卿所画烟江叠嶂图一首。元佑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子瞻书。

绢本行书

26×.5cm上海博物馆藏约元祐四年()五十四岁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东武帖」

释文:

东武小邦,不烦牛刀。实无可以上助万一者,非不尽也。虽隔数政,犹望掩恶耳。真州房缗,已今子由面白,悚息、悚息。轼又上。

纸本行书

28×37.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祐五年()五十五岁疏通西湖,修苏堤。「次辩才韵诗帖」

释文: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轼往见之,常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曰“过溪”,亦曰三一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眉山苏轼上。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天人争挽留。去如龙出口(山),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人,水记二者游。大干在掌握,宁有离别忧。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纸本行书

29×47.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游虎跑泉诗帖」

释文:

游虎跑泉。轼。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心安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堦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五月初三日。

纸本行书

27×31cm王己千旧藏「书林逋诗后」

释文:

书和靖林处士诗后,苏轼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司马长卿欲娶富人女,文君作白头吟以诮之,先生临终时云:茂陵他日求遗草,犹喜曾无封禅书)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西湖有水仙王庙)

纸本行书

32×51.6cm故宫博物院藏

「祷雨帖」

释文:

元祐六年十月,颍州久旱,闻颍上有张龙公神祠,极灵异,乃斋戒遣男迨与州学教授陈履常往祷之。迨亦颇信道教,沐浴斋居而往。明日,当以龙骨至,天色少变。二十六日,会景贶、履常、二欧阳,作诗云:“后夜龙作云,天明雪填渠。梦回闻剥啄,谁呼赵、陈、予?”景贶拊掌曰:“句法甚亲,前此未有此法。”季默曰:“有之。长官请客吏请客,目曰‘主簿、少府、我’。即此语也。”相与笑语。至三更归时,星斗灿然,就枕未几,而雨已鸣檐矣。至朔旦日,作五人者复会于郡斋。既感叹龙公之威德,复喜诗语之不谬。季默欲书之,以为异日一笑。是日,景贶出迨诗云:“吾侪归卧髀骨裂,会友携壶劳行役。”仆笑曰:“是男也,好勇过我。”

行书诗文二则,纸本墨迹29行,计字,纵29厘米,横厘米书于北宋元祐六年(公元年)今不知藏所「跋王晋卿挑耳图帖」

释文:

王晋卿尝暴得耳聋,意不能堪,求方于仆。仆答之云:“君是将种,断头穴骨当无所惜,两耳堪作底用,割舍不得?限三日疾去,不去割取我耳!”晋卿洒然而悟,三日病良已。以颂示仆云:“老婆心急频相动,性难只得三日限。我耳已较君不割,且喜两家总平善。”今见定国所藏《挑耳图》,云得之晋卿,聊识此事。元祐六年六月二日,轼书。

元祐七年()五十七岁先任礼部尚书,再放扬州太守。「春中帖」

释文:

轼启。春中□□□□必逢。久不闻□,渴仰增积。比日履兹,余□尊侯何似。眷聚各无恙。轼蒙庇如昨。二哥□春□□□有书问往还,甚安也。子由不住得书。甚健。会合何时?惟祝倍万保啬。不宣。轼再拜德孺运使金部老弟左右。七月廿六日。

纸本行书

28.2×43.1cm故宫博物院藏元祐八年()五十八岁哲宗亲政,外放定州。「尊丈帖」

释文:

尊丈不及作书,近以中妇丧亡,公私纷冗,殊无聊也,且为达此恳,轼又白。

纸本行书

26.3×1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白仙诗卷」

释文: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

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

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

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

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

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裆。

挹子以携去,谈笑闻遗香。

人生烛上花,光灭巧妍尽。

春风绕树头,日与化工进。

只知雨露贪,不闻零落尽。

我昔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青松霭朝霞,缥缈山下村。

既死明月魄,无复玻璃魂。

念此一脱洒,长啸祭昆仑。

醉着鸾皇衣,星斗俯可扪。

元祐八年七月十日丹元复传此二诗。

纸本行书

34.5×cm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南轩记梦」

释文:

元祐八年八月十一日。将朝尚早。假寐梦归縠行宅。遍历蔬圃中。已而坐於南轩。见庄客数人。方运土塞小池。土中得两芦菔根。客喜食之。予取笔作一篇文。有数句云。坐於南轩。对修竹数百。野鸟数千。既觉惘然思之。南轩。先君名之曰来风者也。轼。

绍圣元年()五十九岁四月发配岭南。六月贬谪惠州。「令子帖」

释文:

令子所示,专在意,来日相见即达之。但未必有益也。辄送十缗,省为一奠之用。难患流落中,深愧不能展毫末也。不罪、不罪。轼手启。

纸本行书

30.4×25.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洞庭中山二赋」

释文:

洞庭春色赋: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岂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举枣叶之有馀,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嫋嫋兮春风,泛天宇兮清闲。吹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携佳人而往游,勤雾鬓与风鬟,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云蒸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翠勺银罂,紫络青伦,随属车之鸱夷,款木门之铜镮。分帝觞之馀沥,幸公子之破悭。我洗盏而起尝,散腰足之痹顽。尽三江于一吸,吞鱼龙之神奸,醉梦纷纭,始如髦蛮,鼓包山之桂揖,扣林屋之琼关。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鳏,属此觞于西子,洗亡国之愁颜。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觉而赋之,以授公子曰:乌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为我删之。

中山松醪赋:始予宵济于衡漳,军涉而夜号。燧松明以记浅,散星宿于亭皋。郁风中之香雾,若诉予以不遭。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于束蒿?烂文章之纠缠,惊节解而流膏,嘻构厦其已远,尚药石之可曹。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味甘馀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蒸羔。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古蟹之霜螯。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邀。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使夫嵇阮之伦,与八仙之群豪。或骑麟而翳凤,争榼挈而瓢操。颠倒白纶布,淋漓宫锦袍。追东坡而不及,归铺啜其醨糟。漱松风于齿牙,犹足以赋远游而续离骚也。始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犹子德麟得之以饷予,戏为作赋。后予为中山守,以松节酿酒,复以赋之。以其事同而文类,故录为一卷。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东坡居士记。

纸本行书

28.3×.3cm吉林省博物馆藏绍圣三年()六十一岁知己朝云去世。

「致南圭使君帖」

释文:

轼谨奉谒贺南圭使君阁下十月一日

纸本行书

26.1×20.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归去来兮辞」

释文:

归去来兮辞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纸本行书

32×.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绍圣四年()六十二岁六月渡海,发配琼州。「三马图赞残卷」

释文:

······下礼部。轼时为宗伯,判其状云:朝廷方却走马以粪,正复汗血,亦何所用事遂寝。于时兵革不用,海内小康,马则不遇矣,而人少安。轼尝私请于承议郎李公麟,画当时三骏马之状,而使鬼章青宜结效之,藏于家。绍圣四年三月十四日,轼在惠州,谪居无事,因阅旧书画,追思一时之事,而叹三马之神骏,乃为之赞曰:吁鬼章,世悍骄。奔贰师,走嫖姚。今在廷,服虎貂。效天骥,立内朝。八尺龙,神超遥。若将西,燕西瑶。帝念之,乃下招。籋归云,逝房妖。

纸本行书

29.2×79cm故宫博物院藏元符三年()六十五岁徽宗即位,北归回朝。「渡海帖」

释文: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於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忽忽留此帋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纸本行书

28.6×40.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

释文:

轼启。是文之意疑若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景,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两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不宣。轼顿首并拜民师帐句推官阁下十一月五日。

纸本行书

27×96.5cm上海博物馆藏建中靖国元年()六十六岁七月,辞世于北归途中。「江上帖」

释文:

轼启,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怀仰。世契感怅不已,厚书且番。起居佳胜,令弟爱子各想康福,余以面莫既人回,忽忽不宣。轼再拜知县朝奉阁下,四月廿八日。

纸本行书

30.3×30.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贴不知写于何年,故列于后。

「近人帖」

行书墨迹,上海张氏涵庐旧藏。

释文:

轼启。近人回,奉状必达。比日履兹起居佳胜,岂弟之化,想已信服,吏民坐啸之乐,岂有涯哉!无缘陪接,但深驰仰。尚冀若时保练,少慰区区,不宣。轼再拜,质翁朝散使君老兄阁下。正月廿四日。

1、收稿范围:有关苏轼文化的论文、散文、诗词。

2、附文请附6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生活照1-3张(照片以原图格式发送)。

3、已经投稿,文责自负。

4、投稿邮箱:zzsswhyj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