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离骚 >> 离骚推荐 >> 文学常识之屈原

文学常识之屈原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二)屈原与《楚辞》

1.屈原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现在一般认为是“遭受忧患”。爱国和忠君是《离骚》的主旨。司马迁说:“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约前—约前),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约公元前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另一个在楚国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年是屈原逝世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2.《离骚》的艺术特色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是中国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通篇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为坚持崇高理想而斗争的精神。

《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

在形式与语言方面,屈原既采用民歌的形式,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

《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其语言十分精练,并大量地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也运用得十分灵活,又常以状词冠于句首,造句也颇有特点。

此外,除了诗人内心独白外,还设有主客问答,又有大段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辞赋有很大影响。

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

首先,《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

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首诗中的片段,《离骚》则在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全诗句,字。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

诗作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回顾历史,后一部分是对理想之实现的追索。前一部分主要是写实,后一部分大体是虚写。前后两个部分,一虚实,回环往复,抒情写志痛彻淋漓。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艺术境界层进层新,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

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