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历十余年。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可司马迁仍旧坚持完成所著史籍。
《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后世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一读《史记》中摘选的50句经典,你就知道鲁迅先生为何这么说,就知道为何它能冠二十四史之首。当然,如果有时间,阅读全文更好!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祸不妄至,福不徒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寇可为,我亦可往!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酒极则乱,乐极则悲。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疑事无名,疑行无功。民不知君,何以得国。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无造福先,无触祸始。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司马光:砸得了缸写得了诗,还写了部历史巨著丨资治通鉴名句
读史明智,以古鉴今!二十四史30句经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