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词帝李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80416/6169886.html

我们常常说一句话:乱世出英雄。

其实,乱世不仅出英雄,也出文人。文学作品是文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一帆风顺的人生,写不出感慨深沉的诗篇,因此文学史上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往往出自政治、生活失意的文人之手,正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说的那样: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唐朝的大诗人中,很多都有被贬官的经历,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

然而贬官还只是小小的人生波折,有一个文人的经历要沉痛得多,他从万人之上的皇帝跌落到失去人生自由的阶下囚。他的人生是凄苦的,他的作品却流传了千年,他就是被誉为千古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

提起李煜,可能很多人第一印象就会想到他的那首绝命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我们经常会引用的句子。

然而,绝大多数人念这句的时候,不过是“为赋新诗强作愁”而已,有谁能真正走进李煜的内心呢?这就需要从李煜的人生经历开始说起。

命运的玩笑

李煜,原名李从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

李璟也是诗词大家,曾写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句子,当时的著名词人冯延巳都为之折服。在李璟的熏陶下,李煜的文学和艺术天分非常之高,他也因此被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弘冀所忌惮。

李煜一来无心争位,二来也为了避祸,于是干脆醉心文学与山水、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

然而命运却和李煜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年,太子李弘冀病死,李璟力排众议,硬是把李煜推上了太子之位,两年后李璟也病死了,李煜就在这样仓促的局面下硬过头皮继位成了皇帝。

有人可能会说:继位当皇帝还不好?清宫戏里的那些太子为了争皇位,勾心斗角、你死我活呢!

然而当时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李煜继位的时候,唐朝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万国来朝的盛世大唐了,而是被后周打得偏安一隅,风雨飘摇。而在一年之前,赵匡胤已经在陈桥黄袍加身,百万雄师下江南是迟早的事。可以说,李煜接手的,就是一盘豆腐渣。

就是在这样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李煜和他治下的南唐,苟延残喘了14年。年奉表投降。从此,由君主变成了阶下囚,3年之后被逼服毒而死。

文治武功

李煜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算正面,毕竟唐朝是在他手中覆灭的。但是史学家对李煜也有诸多同情,他在位期间,政治、军事、经济也都有一些作为,并不算混用的君主。唐朝的灭亡,实属大势所趋,不是李煜一个人的罪过。

不过李煜的治国之功和他的文才比起来,完全不值一提。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他留存的词作只有三十余首,但是几乎是首首经典,特别是降宋之后的一些词作,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煜词作的艺术价值,和他对词的发展所起的贡献,让他能跻身历史上最优秀的一流的词人之列,成为当之无愧的“千古词帝”!

经典作品

除了众所周知的那首《虞美人》之外,李煜的经典词作还有很多,小仙就在这里列举几首。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是李煜前期词作中比较优秀的一首。据考证,这首词是李煜思念自己的弟弟李从善而作,因为此时李从善去宋朝都城汴京进贡,被扣留了,李煜多次请求宋太祖释放李从善,却一直未能如愿。

这首词的题材并不新鲜——思乡怀人是诗词常见的主题,创作上也保留了花间派的一些痕迹,但是李煜将愁绪比喻成春草,用语别致,对后世词人有诸多影响,比如: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相见欢(亦名“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最擅长写小令,《相见欢》除了这首之外,还有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也是经典名篇。

伤春悲秋是诗人常见的主题,但是历代的伤春诗词,无过于此首用语凝练,感慨深沉。民国著名作家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的名字即从此词而来。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是李煜去世前不久所写。

曹雪芹称李煜为“古之伤心人”,他自己也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巨大落差,因此他可能比我们更能体会李煜的心情。这首词的语言平白如话,但是国破家亡的双重感慨,却是后人永远无法模仿得出的。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把词作分为句秀、骨秀和神秀三重境界,而李煜的这首词就达到了最高的“神秀”境界: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李煜生于年,死于年,他的一生仅仅只有41年(死时虚岁42岁),虽然他贵为皇帝,却可以说一生悲苦,特别是年降宋之后,人生的最后三年几乎都是在追悔、痛苦、恐惧、悲愁中度过的。他将他的才华和内心情感,赋予他的一首首词作,“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些词作将永远被后世诵读与铭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