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离骚 >> 离骚推荐 >>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rczy/140107/4323074.html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依据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2.分析白居易和琵琶女二者形象,了解二者遭遇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探究诗人“青衫湿”的原因。

3.体会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与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遭遇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探究诗人“青衫湿”的原因。

难点:体会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与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角色扮演法;问答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45分钟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多媒体播放视频:北师大克拉玛依附属学校高一女生王贝尔用琵琶为同学演绎《琵琶行》。

同学们,视频中的这位高一女生用琵琶演绎出上节课我们所学《琵琶行》第二段所描述的琵琶声,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从文字化身为美妙的音乐,让我们身临其境,体会到音乐与诗文的紧密结合。同时,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还在于它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是音乐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在两个陌路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琵琶行》,继续探究文中奥秘!

(二)深入文本,探究人物形象(20分钟)

活动一: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内容,用七言形式概括各段内容。(3分钟)

⑴江头送客闻琵琶

⑵江上聆听琵琶曲

⑶歌女倾诉身世苦

⑷同病相怜伤迁谪

⑸重闻琵琶青衫湿

活动二:闻琵琶语,走进琵琶女(7分钟)

1.同学们,上节课所学的文中第二段琵琶女的琴声为何呈现出一种从欢乐到沉思到悲愤的起伏状态?请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教师明确:和琵琶女的身世遭遇有关,在第三段可以找到。

PPT展示第三段原文: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2.请一位同学扮演琵琶女,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思考并梳理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以及其生活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明确: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商人,孤苦寂寞。

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

3.教师追问:琵琶女为什么会“梦啼妆泪红阑干”,琵琶女是怎样的一个形象?根据文中内容进行分析。

预设:当年:京城艳倡、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琵琶女由京倡变为商妇再到怨妇,空有才华而无施展的舞台、欣赏的知音。是一个琵琶技艺高超,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

4.教师追问: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

预设: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活动三:闻琵琶声,感诗人迁谪之伤(10分钟)

1.诗人和琵琶女穿越茫茫人海,在萧瑟的秋天,相逢在浔阳江头船上,请一位男生扮演诗人白居易,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同学们思考诗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预设:当年:天子近臣、高朋满座、丝竹不绝、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送客惨别、有酒无乐、其情凄凄。

诗人空有才华而无施展的舞台和赏识的君王,是一个才华横溢,誉满天下却被贬江城、怀才不遇,孤独抑郁的正直知识分子形象。

2.作者面对第一次相见的琵琶女,为何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预设:二者的遭遇相同。

提问: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完成下面表格。

学生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展示情况,点拨补充

教师归纳:

(1)都来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2)才能超众。琵琶女是才女。“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女有年轻时的辉煌!白居易也有出色的才能,白居易29岁中进士,32岁以“拔萃”登科,35岁复应制举,“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白居易“始得名于文章”

(3)同落泊失意。琵琶女“弟走从军阿姨死……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我从去年辞帝京……呕哑嘲哳难为听”。

诗人与琵琶女都有“天涯沦落”之恨,因此诗人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同是天涯沦落人”!

3.教师追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

(三)小组合作探究:诗人为何泪洒青衫?(13分钟)

1.“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面对首次见面的琵琶女,听到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为什么会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泪洒青衫呢?浓墨重彩的音乐描写对表现诗歌主题有什么作用?小组合作讨论并请小组代表交流看法。

预设:对于《琵琶行》的音乐描写体现了作者描写音乐时的高超笔法,但是音乐描写的意义远不限于此,诗人不是为音乐而写音乐,而是为人而写音乐;通过音乐形象,展现了琵琶女和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坎坷遭际以及他们“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满腔不平。

2.资料助读,深究原因。

PPT展示助读资料:元和十年(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教师预设: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伤琵琶女:“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对音乐的体悟、对琵琶女弹奏技艺的欣赏,对二人相似命运的感慨。

(2)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四)课后探究(5分钟)

有人认为琵琶女是一个留恋灯红酒绿,渴望奢靡生活的女子,是不值得同情的;但还有人说,琵琶女是一个封建社会受玩弄的弱女子,应该同情。你同意哪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预设:学生能够表达自己观点,并说出理由即可。

(五)小结(2分钟)

同学们,《琵琶行》中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令人动容,也可见白居易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人人生经历十分相似,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一首千古赞叹的《琵琶行》,记录的是不仅音乐的盛宴,何尝又不是命运的无可奈何呢?

四、板书设计

黄红艳,福建南平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本篇教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分析白居易和琵琶女二者形象,了解二者遭遇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探究诗人“青衫湿”的原因。

点评?

本篇教案通过演奏琵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诗人“青衫湿”的原因。通过音乐形象,展现了琵琶女和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坎坷遭际以及他们“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满腔不平,并且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1

END

1

作者:黄红艳

来源:闽南师范大学学科语文

选稿:黄强军

编辑:胡羽岚

校对:王如意

责任编辑:刘优华

往期推荐

汉语文本难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的主观测定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调整策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论理想的课程与教学的可能性

语文学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8.html